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洋车减配”折射安全技术标准过低
雍君
//www.workercn.cn2015-05-13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几年,一些跨国车企在中国为了获得更大利润,在国内外实施“双重标准”,对同品牌中国版车型进行低配或减配,虽然增加了汽车表面上的豪华感,却在消费者看不到的安全配置上做起了文章。

  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大众新速腾“断轴门”事件就折射出跨国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低配减配乱象。据了解,此批新速腾车在引进时就进行了技术减配,采用了少数轿车才会使用的非独立悬架。而非独立悬架一般是应用在比较便宜的汽车上,轿车一般很少使用。大众新速腾每辆车“加金属衬板”的物料成本不到100元,而非独立悬架更换为独立悬架的物料成本为3000元左右。粗略计算,如果所有56万辆今年需要召回的速腾都更换为独立悬架,物料成本约20亿元,而大众去年在中国市场销售368万辆汽车的利润高达数百亿元。

  事实上,这种情况不但在德系,在日系、美系、韩系等诸多洋品牌轿车中均有发生。此前有媒体报道,日产阳光美版车型全系标配车身稳定系统,中国版车型却基本不配,美国版6个气囊在中国版上却变成了2个。丰田卡罗拉、凯美瑞等中国版中低端车型均减配了车身稳定系统和气囊。除此以外,很多洋品牌在美国版上标配的胎压监测、倒车影像等安全配置,也在中国版车型上消失。在中国汽车市场,往往是二三十万元级别以上的高配车型,才有这些配置。为了“忽悠”中国消费者,一些跨国车企反复宣传这是高级配置,让消费者觉得似乎是很高端、很昂贵的技术。2014年,洋品牌轿车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达77%,中国市场成为很多跨国车企的最大利润来源。

  一般来讲,厂家更换配置的原因有三种:恶性价格战导致厂商被迫减配压缩成本;随着国内技术的日趋成熟,国产配件取代了进口配件,生产成本与使用成本都会下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些配置并不适合中国路况,为了与整车更好地匹配从而更换配置。

  业内专家认为,跨国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低配减配乱象折射出中国安全技术标准过低,“惯坏了”跨国车企。

  中国现行安全技术标准对车身稳定系统、头部气帘等主要安全配置没有明确要求,成为跨国车企最大的减配空间。目前大多数欧美国家都强制要求汽车安装ESP等车身稳定系统,以及头部气帘。但在国内,2012年修改后实施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对这些配置没有作出明确要求。如果中国也能像欧美一样实施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头部气帘等强制标准,汽车制造商每辆车可能仅增加2000元的采购成本。

  中国现行标准对汽车轮胎安全标准较低,使跨国车企有机可乘。如某品牌的一款MPV车型售价十几万元,轮胎速度级别最高时速仅为190公里的T级。众所周知,T级轮胎一般都是3万元的小面包车使用,其看似远高于国内高速公路时速120公里的最高限速,但如果夏天路面温度过高,这个级别的轮胎可能将面临爆胎的危险。而目前我国《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仅要求“机动车所装轮胎的速度级别不应低于该车最大设计车速的要求”,不仅一些中低端车型使用T级轮胎,一些中高端品牌也悄无声息地将“马牌”“米其林”轮胎换成中低端品牌。

  由于国内目前对儿童安全坐椅固定装置无硬性规定,令跨国车企在安全带配置方面悄悄打折扣。《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应至少有一个坐椅配置符合规定的ISOFIX儿童坐椅固定装置,或至少有一个后排坐椅能使用汽车安全带有效固定儿童坐椅。这条规定的后半句意味着,如果没有专门儿童坐椅固定装置的汽车,但是只要能把它绑在车座上,在中国也能上路。另外,除国内标准涉及的汽车技术配置外,像车辆油箱等零部件目前仍然没有技术标准,也成为跨国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低配减配的一大空间。

  据了解,2012年现行国内相关技术标准出台前,跨国车企在中国一贯对一些安全配置采取低配甚至不配的态度,以至于目前的相关标准制定“迁就”了跨国车企的低配置。如今,随着消费者投诉越来越多,将安全技术标准相应提高已经刻不容缓。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