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漫画评论-正文
对“上海女孩”不能一笑而过
陈广江
//www.workercn.cn2016-02-22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春节前夕,有网名为“想说又说不出口”的网友在上海某网站发表《有点想分手了……》,称自己是上海女孩,春节前去“男朋友”家乡江西过年,被第一顿饭“吓一跳”而逃离江西。网帖在春节期间成为网络口水的热点。据长沙晚报官微21日报道,最新消息称,网络部门透露“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从头至尾均为虚假内容。自称“上海女孩”的发帖者不是上海人,是某省一位已为人妇的母亲,她春节前压根没来过江西;而其后发帖回应的“江西男友”,只是话题的碰瓷者,与发帖者素不相识。

  尽管迟了些,但真相终究未缺席,多少给人一点欣慰。虽说“事后诸葛亮”式的追问不受待见,但我们终究无法一笑而过。吊诡的是,指出谁该反思很容易,比如广大网友、新老媒体、相关部门等,特别是那个莫须有的“江西男友”;但谁来为这则彻头彻尾的假新闻承担责任,却是一个无法具体落实的问题。

  有人说,事件引起了社会对爱情与现实的讨论,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不能全盘否定。这种说法值得警惕。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建立在虚假新闻事件上的讨论,越激烈越深刻,越显得无聊透顶,越具有潜在危害性。每个讨论者都是基于个人经验进行想象甚至夸张,农村就是这么被误读的,社会就是这么被撕裂的,自媒体的诚信就是这么靠不住的。

  更令人警惕的是,这种假新闻诞生很容易而辟谣成本很高,甚至很难追责。徐某某只是发帖宣泄不愿去婆家过年而独留家中的情绪,本身并无恶意;网友和媒体也无恶意;就连“江西男友”也只是借机阐述观点而已,很难证实其主观恶意。都无恶意却诞生了天大的假新闻,相关部门忙活半个月才辟谣,代价过于沉重。有专家认为,此事突破的是法律和道德的底线,潜台词是要追究法律责任。其实,除非证实事件有幕后推手,否则对自发形成的虚假话题新闻难以追责。

  除了呼吁网友再冷静、理智一点,相关部门辟谣的能力再强一点、速度再快一些,最重要的还在于新闻媒体的打铁硬功夫。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主流媒体更须时刻绷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这根弦,切实提高新闻舆论的引导力和公信力。“上海女孩”事件自始至终都疑点重重,但少数主流媒体被自媒体牵着鼻子走,急于发声而轻视了求证,实不应该。

  有什么样的媒体,就有什么样的公民。不管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需要在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方面下足功夫,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媒体力量推动社会进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