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一锣多音”过大年
颜陈
//www.workercn.cn2016-02-19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微博、微信、APP等移动新媒体在春节期间表现抢眼,舆论场热闹喧嚷中透出几分虚幻变异。此起彼伏的热点事件,描绘出风险社会中不同主体利益纠葛的复杂图景。而春节“一锣多音”的世态万象,正是新媒体时代公民意见与社会关系在舆论场的微观投影。

  从除夕夜“红包大战”到满世界寻找“敬业福”,在对传统的坚守中,新媒体给年俗亲情注入更多的时代内涵。一段语音问候,让天涯成为咫尺;一张图片,记录你我欢乐和怅惘;一个红包,戳出兴奋和期待。在人际互动的历程中,媒介的每一次进化,都会带来交往方式的颠覆和变革。新媒体不仅改变着我们的文化生活,还帮助我们重构了个人化的社交圈。当然,“长辈坐在对面,我却在玩手机”可谓过年一景,“微信控”们沉溺于刷屏抢红包,往往忽视了对真实世界的感知,诚不可取。古语云,“较之优劣,而定其留放”,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升级,毕竟让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更加精彩。

  从“猴赛雷”央视春晚自评100分到段子手“猴气冲天”大吐槽,舆论场展开激烈的观点博弈,官方信息权威性在其他碎片化信息的冲击下层层消减。当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推动了多元舆论空间的形成。“横看成岭侧成峰”,央视春晚引发舆论热议不足为奇,只是本应权威的官方消息“定而无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彻底激活了网民的讨论热情,而且这股热情“高烧不退”,令人深思。由此观之,传统媒体在弥合社会分歧、抚慰公众情绪、评估危机影响和推动理性思考等方面大有改进空间,应狠下功夫研究如何与新媒体融合,争取在社会协调与平衡方面发挥更大的转化作用。

  从一顿年夜饭吓跑上海女友到“鹅吻别”走红朋友圈,相关话题激发网民空前高涨的表达欲望,唤起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与以往吸引眼球搏出位不同,这两次春节期间风行网络的大讨论瞬间击中了网民柔软的内心。城乡差别也罢,族群矛盾也好,号称“一公里宽、一米深”的舆论场浮光跃金,网友们真诚细腻、坦率直白的表达,为往日聒噪的舆论场平添静影沉璧之美。诚然,也有部分利益群体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制造大量低俗、恶俗的事件或话题,大打法律和道德的擦边球。但是,网络“感性族群”的兴起,推动舆论场理性声音的发轫,传递出“妥妥的”正能量。

  2016年的春节,我们还见证了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心系遭受地震的台湾同胞,担心着持续紧张的朝鲜半岛局势……这些事件、现象、认知呈现在舆论场,推动了公众思考、讨论及观点交锋。新媒体不断升级变革的工具优势为网民提供了表达的可能,他们自觉自愿地参加到舆论场域的构建,不仅丰富了舆论生态的多样性和原生性,还促进了官民良性沟通和顺畅互动的进程。换言之,保持舆论场合理适度的多元性,无疑有利于社会整体的和谐稳定。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在这个多数人从受者变为传播者的新媒体时代,互联网让信息源多样化,也杂音化,但公众有自己的反思与判断能力。随着网络空间日益清朗,社会管理者应客观、冷静地看待和分析问题,“不畏浮云遮望眼”,从促进社会和谐和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高度,对公众舆论加以甄别和整理,惟此才能在“一锣多音”的舆论场闲庭信步,做出冷静理性的判断和选择。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