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刘海方:“智慧就像面包树”
//www.workercn.cn2015-10-27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新世纪以来,中非双边经济合作的迅速增加,推动了中非人员大规模、大范围的流动,中非民众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中国和非洲的民间力量正积极参与中非友好关系建设。中非民间交往主要呈现出三个趋势:

  第一,民间更多参与国际发展援助。过去60多年来,中国对外援助一直都由官方主导,由官方组织相关单位参与。近年来,作为官方的有益补充,民间力量越来越多参与中国的国际发展援助,如“公益众筹”等。2015年,安平公共传播公益基金、中国扶贫基金会等15家机构联合发布《中国对外援助倡议书》,建议政府改革传统的对外援助与交往

  体制,积极探索委托民间组织承接国际援助的模式,核心理念是把“民间帮民间(P2P)”形式加入到“政府帮政府(G2G)”形式的对外援助格局中。

  第二,商界积极参与。在各非洲国家,华文媒体和华人社团组织起来,既为广大华人发声,也把华人凝聚起来。笔者团队的调研发现,这些社团组织帮助华人树立良好公民的意识,使其成为积极推动东道国经济发展和两种文化融合的“大多数”力量。建议政府鼓励、表彰其中的优秀组织,并将一些在东道国展开的公益项目向当地的优秀华人群体开放,实现多方共赢。

  第三,中非青年人成为加深彼此认知的桥梁。2010年,一批非洲留学生在中国成立了“青年非洲专家和学生社团”组织,在中国传播非洲文化,并帮助非洲青年在中国创业;2014年初,一群中国青年勇敢地走进肯尼亚,创建了“中南屋”,搭起一个推动中国在非洲投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这些年轻人力图通过自身努力,在非洲国家中传播中国的正能量,如今,他们已经吸引了很多中国青年加入。

  全球化时代,电子通信技术迅猛发展,非洲大陆也因此取得了飞跃式发展。比如,手机支付业务在非洲的使用率很高。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最新数据显示,坦桑尼亚的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已达到49%,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电子通信技术推动的。这说明,知识—服务性经济的转型正在非洲悄然展开。

  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曾用“智慧就像面包树,没有人能够独自拥抱”来勉励当代青年,在互联网时代,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是一个真理。

  全球信息化、平面化,意味着民间组织不再受制于信息的匮乏,民间组织将可以更多参与地区发展事业。

  (作者为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