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焦点人物-正文
鲁冠球的人生,就是一部民企发展史
魏英杰
//www.workercn.cn2017-10-31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更多

  昨天是鲁冠球追悼会召开的日子,在万向集团的多功能厅,许多人前来送别,还有许多素不相识的网友在万向官网的“网上吊唁厅”上留言、点蜡烛。

  鲁冠球生前比较低调,但人们一直没有忘记他。他给这时代留下的印迹,清晰可见。在改革开放史上,在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他是一个参与者、见证者,也是一个记录者。事实上,鲁冠球的一生,可以说就是一部民企的发展史。

  这么说的意思是,鲁冠球的创业历程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脉搏相互呼应,既敢为人先,又踩准了时代的节奏。这让他一直立于潮头,成为时代的弄潮人,民企的标杆。

  人们耳熟能详的是,早在改革开放之前的1969年,他就以4000元起家,创办了农机厂。通过为周边的公社提供农具配套,他初步感受到了市场的生存之道。这也让他在改革开放之初,当人们还在干个体户的时候,就拥有了农机厂、轴承厂等多个牌子,开始了多样化经营。其后,他又专注于万向节这个汽车零部件,走上规模化生产之路。改革开放之初选择哪一条路,进入哪个行业,往往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死。鲁冠球对汽车产业的准确判断,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民企还有一个大关是产权关。改革开放之初,大量民企通过挂靠的方式谋生存图发展,而当企业做大之后,产权不清晰却成了企业的绊脚石。有些企业在产权纠纷中负重前行,乃至于没落消失。直至今天,还有些大企业被产权的历史遗留问题所牵绊。而早在1988年,鲁冠球就清醒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巧妙地与当地政府确权,为企业进一步发展解除了束缚。这也让他在很快到来的上市潮中掌握了先机,顺利成为当时少数的民营企业上市公司。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近年来国内兴起海外并购投资热,殊不知,万向早在1994年就成立了美国万向,随后几年就在海外建立、收购了26家外国公司,“开创中国民营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先河”。又比如说,时下许多企业都在进行资产市场布局,而鲁冠球又早早地布局A股,控股、持股的上市公司不下10家,在金融领域也多有收获。此外,很多民企老板碰上的继承人问题,在万向集团也很早就得到了顺利过渡,波澜不惊。

  鲁冠球能够步步踩准节点,和他对社会大局的准确判断有关,也和他不受一时市场环境变化影响、坚定看好主业有关,而这有赖于浙江对民营企业的长期支持和鼓励。没有人能够抓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一个稳定宽松的政策环境与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是培育和发展壮大市场主体的重要基础,这也是浙商成为全国、全世界响亮的招牌,浙江民企不断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支撑。

  从个人经历而言,鲁冠球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从企业家精神来讲,鲁冠球是浙江民企的典型代言人,而放在整个经济改革开放背景下,鲁冠球这个名字,就是贯穿中国民企发展史的一个重要关键词。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