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快言快语-正文
微论
//www.workercn.cn2016-12-01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李雪莲”可能就差一份“忠诚协议”

  今年9月,江苏连云港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夫妻忠诚协议公证业务,立个“忠诚协议”为婚姻买保险,新公证业务让不少对婚姻充满疑惑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11月30日《现代快报》)

  所谓“忠诚协议”,并非道德约束,而是财产方面约定,是指夫妻二人在婚前或婚后,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自愿签订的有关在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恪守婚姻法所倡导的夫妻之间互相忠实的义务,如果违反,过错方将在经济上对无过错方支付财产的协议。这不禁让人想到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如果李雪莲当初和秦玉河也签了忠诚协议,还会有后来的婚变吗?这不是一个谈离婚色变的时代,不应该给所有的离婚都贴上不道德的标签,但从社会学角度来讲,婚姻关系处于动荡状态,也不是应有之面貌。当我们说婚姻就是责任时,这种责任何尝不是一种约束?增加一点小小的约束,就能增强婚姻的稳定性,又为什么要否定呢?  (乔杉)

  艺术教育过度“包装”易跑偏

  最近一段日子,杭州的音乐老师特别忙,因为杭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正在进行。记者听说,为了参加这次比赛,获得一个好名次,杭州许多学校都拼了,甚至不惜花费1.5万元,就为买一首原创曲子。(11月30日《钱江晚报》)

  花钱买曲子、请教授指导的背后,只是为了在艺术节当中取得好名次,这样来定位艺术教育的落脚点,显然有跑偏之嫌。艺术教育做过了头,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师生,都未必是件好事。过度包装出来的艺术教育,无疑夸大了学生的艺术素养。艺术教育是需要长期积累实践的,浓厚的艺术教育氛围也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断推进。                 (王瑶)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