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观点PK-正文
方柳之争漂白鲁奖?
//www.workercn.cn2014-05-28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更多

  追问:围观能否改变文学圈

  同为湖北作家的陈应松也坦陈:“作协成为了某些人内外勾结,文坛混混牟利的工具。”

  方方的微博表明了这样几层意思:一是该诗人作品很差,二是该诗人通过到处活动通过参评推荐,三是她身为湖北作协主席,需要表明态度,阻击文学圈内评奖等方面的歪风。我与我省某年轻女作家聊到方方微博时,该作家说,“作品获奖有时已不是一个褒义词,甚至于我们在说到某部作品很差、很没有前途时,常说,可以去评奖了。”

  文学最终是靠实力说话的,但是在文学生态日渐脆弱的今天,显然也有一些通吃式的混混、一些禄蠹之徒、一些投机之人混迹其间,有时甚至于已经让人们分不清,站在文学那神圣的领奖台上的,文学的成色到底有几许。

  文学最应该拒绝又最难以拒绝权力和金钱的渗透。在“文学那个圈”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退休的领导干部,已经有非常严重的到一些相关文学机构任职的倾向。官员来袭,如果仅仅是附庸风雅,也无可厚非,关键是这样一来,不仅使一些文艺性的协会变得官气很重,主席副主席比官场更容易超编,而且他们在垄断话语权的同时很容易把持一些地方的文艺圈。某些作协官员的打油诗,不论是艺术水准还是价值观取向,在网上早已备受诟病。一些人鼓捣出来的作品大失水准,也大大影响了正常的文学生态。

  文学生态遭受世俗污染久矣,我希望微博的透明公开平等互动有利于改变这一现状。比如方方阻止非常态获取鲁迅文学奖的决心,相信这次不会成为毫无用处的努力。而涉事诗人也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一公案,这又让我们看到了透明公开的公共舆论介入“文学那个圈”的力量。文学作品该不该发表、该不该获奖,一些作家该不该得到非正常的评价,该不该获取文联、作协的重要职位,放到公共话语空间来经受考验,在网络时代已不可避免,我们希望微博能为赢回正常的文学生态带来一线希望。(严辉文)

  延伸:评奖滥比诗作差更可怕

  内行争得热闹,公众似乎不怎么感冒,一方面是文学在公共话语空间的关注度日趋下降,另一方面,文学奖项的公信力日渐式微。

  诚然,设立大家文学奖,有助于鼓励作家们的创作,提高创作效果。但在我们的情景里,文学奖似乎已经偏离本意,成为戕害文学尊严的毒药。其一,评奖过程缺乏公正性。其二,评奖机制缺乏透明度。其三,文学评奖过多过滥,已让文学生态被异化。

  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作家阿来批评国内文学奖乱象时直言不讳:“一次得奖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大家就可以拿着证书去评职称、调工资了。这样的文学奖对个人有好处,对文学却是一种伤害。”事实上,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很多文学奖都是如此。

  评奖过滥不止体现在一个奖项的获奖者众多,在奖项设置方面也是挖空心思。据统计,现在全国能列得出名的文学奖项已超过百种,政府奖、协会奖、以名人命名的奖、以企业家命名的奖等。

  常言道:物以稀为贵。泛滥成灾的文学评奖,不但误导了公众,也解构了良性的文学生态。面对评奖热的裹挟和绑架,不少作家忘却初心、乱了方寸,在名利的泥沼里越陷越深,有的围绕评奖的风向写作,有的热衷于圈子里的人情世故,不再执著坚守文学的质朴本色,不再追求和探索文学的美学价值。如果柳忠秧真有他自称的“文化自信、诗学自信、创作自信”,又何必南征北战“求点赞”?

  如果哪天作家们不再把获奖惦在心里,中国文学或许才真正看到了希望。(任小康)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