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中国电影工业化该如何补“短板”
萧椽
//www.workercn.cn2018-05-08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近期电影业内有两件事,让“中国电影工业化”再度成为舆论关切的焦点话题。一是在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一些电影人以创下票房奇迹的《战狼2》和斩获最佳视觉效果奖的《红海行动》为例,认为中国电影已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另有人认为,《战狼2》、《红海行动》等少数影片获得了巨大成功,但与世界电影工业霸主美国相比,中国电影工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

  另一个焦点是,总投资500亿元、占地166公顷的青岛东方影都近日正式落成。该影都规划52个高科技摄影棚,一期已竣工30个,二期在建10个,其中包括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摄影棚、唯一的室内外合一水下摄影棚,以及影视服装道具加工厂和影视后期制作工厂等。有人认为,青岛东方影都填补了中国重工业电影的空白,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新起点。另有人认为,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起步晚、底子薄,要获得比肩好莱坞电影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依然任重而道远。

  电影工业化的主要特征是进行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电影生产制作,需要打造大型电影工业生产基地或影视产业园,建成高效平稳并可快速复制的流水线生产设备,形成包括影视拍摄、后期制作、发行放映、版权交易以及会展、旅游、衍生品开发等在内的全产业生态链。总体而言,中国电影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还不高,高科技影棚建设、先进拍摄设备使用和数字化后期制作成为突出的“短板”,以至于很多中国影片不得不拿到美国(好莱坞)、日本、韩国等国家去完成后期制作。

  中国电影工业化要弥补“短板”,在硬件方面,要把企业的大手笔投入和政府的大力度支持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电影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制作水平。重点要按照电影工业体系要求,通过一站式影视摄制服务,打造更规范的电影工业化流程,并运用有竞争力的补贴政策,大幅降低拍摄制作成本。目前在建和建成的大型影视生产基地中,青岛东方影都探索的企业与政府合作模式颇具借鉴价值:万达集团和青岛市政府各出资50%,设立总额50亿元的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入驻拍摄的影视作品给予制作费用20%-40%的补贴;青岛市另设专项扶持资金,对入驻经营的影视企业给予最高为营业收入10%的补贴。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企业与政府合作模式应当有多元的探索,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在软件方面,中国电影工业化的“短板”主要表现为专业人才匮乏,特别是缺乏兼具深厚中国元素积淀和高远全球化视野的高级专业人才。为此,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举办专门座谈会,研讨完善新导演成长孵化机制,进一步整合和强化新导演扶持政策,以电影人才工程助推建立高标准的工业化电影体系。另有专家建议,青岛东方影都等国内大型电影工业生产基地应组建从资本上游到院线阵地的电影产业集群,通过日渐成熟的现代电影工业机制,吸引、聚合国内外的优秀编剧、导演、演员、制片人,建立与电影工业全产业生态链相配套的电影人才库,形成集培养、引进、扶持、开发、提升为一体的电影人才保障模式。

  2017年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总票房达559亿元,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而中央机构改革中设立由中央宣传部管理的国家电影局,电影行业的重要战略地位进一步彰显。用电影向世界讲述更精彩的中国故事,传递更强劲的中国声音,是中国电影工作者肩负的重大文化使命。为此,亟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有形之手和政府无形之手的作用,努力补齐中国电影工业化的“短板”,使我国尽快从电影大国跃升为电影强国,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