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清理门户”自我净化微信才能不失威信
姚龙华
//www.workercn.cn2018-01-11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在遏制网络低俗、虚假信息方面,相比于立法和政府监管来说,平台方的内部源头治理成本更低、效果更好,可以做到事前防范、事半功倍

  1月10日,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公告称,自2015年发布关于低俗内容整顿公告以来,仍存在公众号继续发布低俗、虚假标题和内容的行为,并采取技术手段恶意对抗。从公告即日起,对于仍在发送低俗、虚假标题和内容的公众号,文章进行删除并实施相应的能力处罚,多次违规处理后仍继续发送违规内容的,或是故意利用各种手段恶意对抗,将进行永久封号处理。

  经过数年的发展,微信和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发布和内容分享平台,深刻地影响着用户的生活方式,也为内容生产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创业渠道,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的天下。虽然网络监管部门和微信公众平台从没有停止过对低俗、虚假内容的整顿,但是总有一些微信公众号为赚眼球、吸引粉丝、炮制影响力而“顶风作案”。它们往往利用人们的猎奇、窥视心理,或是充当“脑洞大开”的标题党,夸大事实、断章取义、张冠李戴制造轰动效果;或是故弄玄虚造谣传谣,骗取“吃瓜群众”的点击量;或是大肆传播涉嫌淫秽、色情及低俗类信息,哪怕是正儿八经的事情也要挑逗一下、色诱一下……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几无底线可言。

  微信公众平台庞大的用户基数,已经为其标上了社会属性。五花八门的低俗、虚假标题和内容的存在,既是笼罩在受众周围的浓浓“雾霾”,也是微信公众平台自身发展的一大掣肘。倘若听之任之,不仅受众遭殃,微信公众平台的生态与公信力也会遭到严重破坏。

  有学者提出,整治网络低俗、虚假信息,应构建“政策法律—行业与网民自律—技术监管”三位一体的规范模式。值得注意的是,以往打击网络低俗、虚假信息,往往是“政府部门推着打”,监管一旦有所放松,平台方便容易松劲,导致立马出现反弹。正因为如此,网络低俗、虚假信息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其实,在遏制网络低俗、虚假信息方面,相比于立法和政府监管来说,平台方的内部源头治理成本更低、效果更好。毕竟,外部监管往往只能做到事后纠偏,低俗、虚假信息业已造成的负面影响难以消除;平台方加强自律,开启自我净化模式,落实内容把关责任,强化内容安全管理,深入开展自查自纠,有效提升对低俗、虚假有害信息的识别和处置能力,可以做到事前防范、事半功倍。

  对于“屡教不改”的违规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平台将对其进行永久封号处理,可谓“清理门户”,有利于净化微信生态,防止微信因低俗、虚假信息的泛滥而失去威信。至于具体效果如何,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平台方的技术手段与管理制度能否匹配打击力度,源头把关与问题整治的持续性是否有保证;二是微信公众号运营者能否顺势而动,建立起“守住底线比赚取流量更重要”的理念,用优质的原创内容去赢得关注和竞争。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