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给国产童书多一点耐心和信心
张涨
//www.workercn.cn2016-12-14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波兰的《地图》、美国的《神奇校车》、法国的《不一样的卡梅拉》、日本的《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近些年,国内的童书出版持续繁荣,但除了曹文轩、秦文君、杨红樱等少数名家的原创作品,孩子们的书架上摆放着的大多是引进版图书。

  谈起童书,不可否认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童书成为年轻父母的首选,但这并不是家长有意崇洋媚外。我自己也曾去书店为孩子挑童书,国产童书不是没有精品,但整体上精品不多,甚至充斥着《孙悟空大战奥特曼》这样的“大乱炖”绘本。好不好看是其次,看得孩子模糊了一些基本观念可是得不偿失。相反,目前引进的国外童书大多是经典之作,经过了很多国家很多读者的多年考验。

  但也不必过分苛责国产童书。童书本身是育儿理念发展的一个分支,国外在育儿方面的科学化、规范化探索更早,成型的成果更多。国外的经典童书,其实也是用时间“堆出来”的——以我自己购买过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几本经典童书为例,《猜猜我有多爱你》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初,《大卫不可以》成书于1998年,《逃家小兔》则初版于1942年。长期的积累,才成就了国外童书的强大实力。

  但是,毕竟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每一个孩子都成长在不同的环境之中。让中国孩子们整天读大卫、玛丽、杰克们的故事,而对于本国的文化了解较少,确实也不应该。在鼓励童书创作上,除了给足耐心和时间外,更要加强专业化、规范化,给予一定扶持。比如一些出版社已经针对童书作者进行专业培训,内容包括少儿心理的特征、少儿阅读的特点、少儿图书的出版规律等等。实际上,目前童书市场非常火热,只要我国童书作者们沉下心来做精品,杜绝“赚快钱”思维,一定会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这一行业,形成良性循环。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的童书也许也不是一代人可以写出来的。多点耐心与信心,朝着正确的路走下去,好的国产童书自然会越来越多。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