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英国电视的创新动力
曹颖新
//www.workercn.cn2016-04-15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英国电视媒体是构建英国社会形态、向海外传输英国价值观的重要力量。英国电视节目很受欢迎,总让人感到在一股活力下的社会担当。

  在英国,BBC从创办以来就一直是电视广播业的老大,虽然秉承一贯的公共服务原则赢得了尊重,但是过于强调教育性和严肃性,对大众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气势。到了1950年代,商业性质的独立电视台(ITV)成立,打破了BBC的垄断局面。ITV播放和制作娱乐性和商业性较强的节目,其宗旨是,观众喜欢什么就放送什么。大众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容易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ITV的做法事实上导致了观众的欣赏品位有所下降。针对电视受众日益庸俗化,英国政府委托英国产业联盟主席皮尔金顿成立调查委员会,旨在对英国广播电视的发展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该机构关注商业电视的过分盈利和低俗化,其立场更倾向于关注社会价值。但是也兼顾了视角的均衡,其成员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工会成员、大学教师、演员、企业家、职业技术人员、运动员、家庭主妇等。

  经过调查,这个委员会发表了报告,指出独立电视台ITV过分追求商业利益,其节目内容狭窄、庸俗,排斥严肃节目,损害了电视媒体的公益性,应该对日益低俗的大众趣味负责。同时,报告赞扬了BBC的公益性和专业性,在受到ITV的挑战以来,BBC坚持公共服务立场,通过增加轻松幽默和快节奏的节目来改变其刻板的形象,并继续提升节目的品味,以此吸引高端受众。该报告在褒贬的同时,还得出一个结论,认为电视是长期影响社会道德、思想观念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格外注重电视对塑造社会道德、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由此,该委员会建议商业电视台的管理部门“独立广播电视管理局”对下属电视台节目进行约束。这种约束并不是简单的一纸限娱令,而是通过合理安排,用多引导少限制的方式来促进ITV增强文化性和严肃性,减少重复的莺歌燕舞。

  从这个案例可以感受到,英国素来拥有对媒体精英性和批判性定位的传统,即使是对电视这样一个大众化媒体,这样的期待也不例外,这对一个社会的良性运转是有益的。更具有启发意义的是,英国对这一传统的维护,不是简单地由政府充当精英和批判者,而是委托给某一组织,通过该组织的调查讨论,形成较客观的报告,提出建议,再由监管部门给出合理的调整政策。这里的启示是,要让媒体创新,就要遵从媒体发展规律,使其保持商业性和公益性的统一。英国的电视监管部门,避免直接出面,委托的调查者都从大众中来,是比较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士,保证了政策来源的客观性和权威度;出台的政策并不是一刀切的不许播,规避了一管就死的风险。

  其实英国人不仅要让电视干净,也要让电视好看。近些年,除了这些风靡海外的电视剧,影响更大的是歌舞节目、选秀节目。最有名的是《英国达人秀》《英国之声》,前者是英国人原创,后者的版权购买自荷兰,但是影响力要远远大于《荷兰之声》。《X元素》《认真来跳舞》《童声》等节目除了在本国保有较高收视率外,在海外也有一定影响力。这些节目的成功不仅因为绚丽的舞台、用心的设置等精良制作手段,还因为各种新奇的点子,让人屡屡感觉耳目一新。反其道而行之是创新的基本思维,或者说在一种思路成为流行时,就要适时地生成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思路,在不断调整中产生创新。当别人都在通过运营成熟的公司包装制造明星时,推出平民草根就会吸引受众,因为这里体现着真实的价值;当不剪辑、零距离的镜头充斥荧屏导致“真实”泛滥时,经过筛选和大量前期加工的节目又会胜人一筹,因为电视媒体是一个公共资源,是要占据受众时间的,这里体现了媒体的自律原则。

  选秀节目刚开始出来时很受欢迎,因为可以满足受众实现自我梦想的心理。比如《英国达人秀》第一季的成功做法是,让胖乎乎的收银员保罗·波茨不加修饰地站在评委面前,不自信地说“我要唱普契尼的歌剧”,这时镜头对准几位评委,他们露出了很不屑的表情,可是当选手的嗓音响起,评委们瞬间被征服了,一位评委甚至流下了眼泪,保罗也从此征服了世界。当类似的做法反复运用时,受众就会感到乏味和厌倦,因为第一次、第二次运用表现了诚意,第n次以后就成了对受众的刻意迎合,受众会感到这是媒体对一夜成名模式的复制,是功利心的驱动,同时会感到被媒体愚弄感情,就不再买账了。受众通过选择权影响媒体,媒体就要不断作出改变。英国电视制作人非常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的创新不是靠博出位等低劣手段来吸引眼球,不是靠惯性运作敷衍观众,而是时刻保持对观众和社会的敏感度,尊重受众的智商,适时地引导一些话题,既满足受众趣味,又时不时地带来一些刺激。这种创新的动力来自于对社会的负责。

  摘自4月14日《学习时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