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杨国营:选择不再单一,教育就更趋理性
//www.workercn.cn2015-11-02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还记得那声“死也要死在体制内”的呐喊吗?“体制内”,简简单单三个字,魔力却很大,足以俘获不少年轻人躁动的心。最近,有媒体聚焦国考报名热,解读了当下一批年轻人的“体制内”梦想。

  对于个体而言,职业规划和人生道路乃是个人自由,但于整个社会而言,年轻一代的就业倾向与职业选择却是不容忽视的重大命题。以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例,持续十余年的热度,单年以百万计的报名人数,几十、几百乃至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惨烈竞争,足以作为研究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的重要样本。当拥有高学历和光鲜履历的年轻人纷纷把所谓的“稳定体面”作为人生的重要追求,这恐怕并不是一个值得高兴的社会现象。这昭示着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不足,与呼吁创新的时代节拍相去甚远。

  年轻人本该有更丰富、更有挑战性的人生选项。如果把这个现象作为社会问题来分析,则显得很复杂;如果转换思路,当作教育问题来看,就变得容易理解。倘若按下时光的快退键,一些年轻人当下的选择,一路走来有着清晰的脉络。从小就读最好的小学、中学,然后考入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著名学府,再出国留学或进入体制内工作,难道不是众多家长和学生心中“完美的人生路径”吗?为了实现这一蓝图,家长们倾尽全力调动所有资源,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然而,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是很多家长想不明白甚至不愿去想的。不少家长只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就在焦虑着。对“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口号的误读,就是这种心态下的典型产物。小孩子哪会考虑什么人生起跑线的问题?输不起的其实是家长。近些年教育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比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择校热等,背后都能看到家长们这种焦虑情绪的魅影。

  家长们的焦虑与危机感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有一个孩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将“宝”押在这唯一的孩子身上,成为家长们的必然选择。无论是养儿防老还是望子成龙,家长们的焦虑是自然存在的。而一个人要承担起整个家庭甚至家族的期待,也是当下众多年轻人心头的难以承受之重。

  如今,这一困局迎来了历史性转机。日前,十八届五中全会公告发布,二孩政策全面放开。极少有什么政策性新闻能在舆论场产生如此大的冲击波。正如一些媒体所言,这是全球瞩目的历史性决定,是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划时代事件。政策公布后,产生从奶粉企业的股价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连锁效应,全社会都在关注着政策带来的影响。然而,在笔者看来,全面二孩政策对教育生态尤其是家庭教育的影响,将是真真切切的。

  有媒体指出,全面放开二孩让父母们在生育问题上有了更大的选择自由。当选择不再是唯一,理性才有彰显的基础。笔者以为,全面放开二孩影响教育发展,也促使家长静下心来思考: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还是最适合的教育?“什么都要给孩子最好的”是不是最好的选择?这或许是一个开启良性教育的重要契机。

  让受教育者拥有更多选择的自由,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导向。但这种选择自由必须建立在合法、公平的基础上。新华社最近的一篇报道揭露了高校转学黑幕。教育部门原本出于人性化考虑,为患病或特殊困难学生而设置的转学政策,却沦为某些人权力寻租的工具。一些家长铤而走险,用“金钱+关系”为子女铺就转学“捷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更好的学校、更好的专业学习,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行为本身无疑已经不再属于选择自由的范畴,而是逾越了自由的边界,涉嫌违法。而这恰恰还是处于焦虑而非理性心态的表现。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