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韩 云:不妨把大学生炒股看作“创业课”
//www.workercn.cn2015-06-11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沪指连续突破4000点、5000点大关,多年未遇的牛市让全国人民热血沸腾,纷纷入市,有不少大学生新晋成为股民。有媒体对此进行了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31%的大学生在炒股,其中26%的炒股学生投入资金在5万元以上。于是乎,有关大学生应不应该炒股在社会上引发激烈讨论,而这似曾相识的争论在2007年的那波牛市中也曾出现过。

  对于大学生炒股的反对意见不外乎以下几条: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完成学业,炒股会影响学习;大学生炒股不理性,容易冲动;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花父母的钱“不心疼”。这样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也的确出现在一些学生身上。但从媒体的调查来看,很多学生入市并非“随大流”,在选择股票时也十分清楚“股市火,买就赚”等言论的不可取,有一部分学生在入市前还经过了认真的模拟操盘功课,更有一些本就是金融证券专业的学生,将自己在书本上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对自身功课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不小帮助。这些都说明当代大学生心智上的成长性和学习能力远超出我们想象。更何况,从群体的理性程度来讲,中国大学生应该不输于中国大妈吧?

  眼下正处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然而,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不是人人都有,也非一蹴而就。不妨把在大学阶段尝试投资股市,看作是一种门槛很低、成本较小的创业实践。在这过程中,大学生会对某个公司或某个项目进行了解甚至钻研,同时对相关法律制度和财会制度有所探究,会对国家政策和经济形势有自己判断,经历市场起伏和价格波动带来的心理磨练,培养价值投资的观念和承担风险的能力。这是一堂远比大学课堂来得生动的“创业课”。如果能有家长、老师的合理引导并控制风险,这堂新型的创业投资课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在美国,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往往是从娃娃抓起,想要零花钱需要对家庭劳动承担一定义务,当然如果他们犯了错也会被家长罚款,如此从小事着手,构成了最基本的财富观教育与世界观基础。而目前中国不论是家庭教育或者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理财方面的综合教育还是有所欠缺,甚至有些谈“钱”色变。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只要读好书就可以了,理财的事等工作后再说,生怕谈钱会影响孩子的学业。但他们往往忽略了一点,金钱是每个人必然会接触到的,理财能力也是现代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因缺乏理财方面的教育,进入大学校园后猛然脱离父母对金钱使用的管束,面临第一次财务自理而毫无头绪的学生大有人在。

  同年龄层的美国大学生利用生活费进行投资、炒股已是再平常不过的现象,有些学生在股市中成熟理智的表现让很多大人都自叹不如。股神巴菲特11岁入市,现在已然是世界股市的神话。当然,股神之所以是股神,绝不仅是单纯的理财教育能培养出来的,这就涉及到对股市的正确认识及专业掌握。当代中国大学生炒股的本金,一部分是来自自己的奖学金和勤工俭学的收入,一部分则来自家长。父母支持孩子去炒股,一方面是想锻炼其心智,在股市中真刀真枪杀一通,为将来的求职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可以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和能力,毕竟,中国孩子在高中毕业之前能够有机会体验理财的是少之又少。

  大学的学习不仅仅是课堂学习和书本学习,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学习。“炒股风”刮进大学只是社会的一个缩影。社会对大学生炒股有担忧也属正常,高校可以不鼓励学生去炒股,但也没有必要杞人忧天,花大力气去封堵并没有什么好的效果。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既然已是成年人,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知道“炒股可以丰富人生,但不能成为人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