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退群”,美国单边主义的新把戏
吴板桥
//www.workercn.cn2018-06-21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享到:更多

  当美国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消息传来,国际舆论一片哗然。一向以人权“卫道士”自居的美国,此番公然退出人权领域的国际多边体系最高机构,让许多人意外。但细究之下不难发现,美国“退群”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美国单边主义做派的新把戏。

  风起于青萍之末,美国“退群”早已有迹可寻。

  自人权理事会成立以来,以人权“大法官”自居的美国与人权理事会的疏离感一直存在。联合国2006年设立人权理事会时,美国就投出了仅有的四个反对票中的一张,小布什领导的共和党政府宣布美国放弃竞选人权理事会席位。3年后,民主党出身的奥巴马总统改弦易辙,美国参选进入这一联合国机构。风水轮流转,当特朗普领导的共和党政府上台后,美国可能退出的传言一直不断。果然,去年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妮基·黑利就多次扬言退出该机构,理由是人权理事会对以色列“存在偏见”。今年3月,美国 《外交政策》杂志刊登了一封时任美国国务卿蒂勒森的信件,称如果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不进行“大规模改革”,美国将退出该机构。这更坐实了坊间的传闻,也让美国当下的“退群”显得顺理成章。

  为何好端端地要退出呢?“合则用,不合则弃”是根本原因。一直以来,美国对待人权问题一向采取双重标准,年复一年发布国别人权报告对他国人权状况指手画脚,对国际人权机构则采取“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实用主义原则。但这些年,美国在人权理事会里并没有玩得风生水起,许多成员国并不买美国的账。一是朝鲜、委内瑞拉等一些美国看不惯的国家成为成员国,让美国很不爽;二是美国想保的以色列屡屡成为人权理事会批评的目标,而美国想推动的议题并没有得到广泛响应;三是人权理事会多次批评美国的人权状态,让美国人有“太岁头上动土”的尴尬。因此,当人权理事会不能为己所用,干脆来个“拂袖而去”。

  美国此时“退群”还有一个时间上的巧合。联合国赤贫和人权问题特别报告员菲利普·奥尔斯顿将于6月21日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交一份关于美国人权状况的实地调查报告,报告称美国正迅速成为一个不平等现象最严重的国家,“美国梦正迅速变成美国幻梦”。最新官方数据显示,超过4000万美国人生活在贫困中。其中近一半人生活极端贫困,其家庭收入不到贫困线的一半。

  尽管自家一团糟,但美国将人权作为其外交政策的工具,作为其称霸世界的手段之一。君不见,多年来美国以人权为借口,干预他国内政,制造地区动荡,策划“颜色革命”,推翻合法政府,扶植亲美反对派上台。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美国“退群”是特朗普政府无视多边体系、奉行“美国至上”单边主义作风的新写照。一年多来,美国先后宣布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伊核协议。特朗普还曾威胁退出七国集团和世界贸易组织,甚至公然宣布联合国“花钱不办事”,大幅削减联合国会费。有专家戏言,照这趋势,有朝一日就算美国退出联合国也不让人意外。

  美国“退群”成瘾,是“美国优先”思维在作祟,是对国际多边体系的严重损害,是对国际社会的不负责任。在特朗普政府眼里,战后形成的多边体系,依然是“合则用不合则弃”。面对西方传统盟友的好言相劝和国际舆论的不断抨击,华盛顿大有油盐不进的“风范”。自行其是也好,蛮不讲理也罢,反正华盛顿已然不在乎自己国家信誉的损毁,也不在乎国际形象的拉低。

  那么,“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逻辑是什么?那就是集中力量打造美国的“硬实力”,以此来替代以往美国政府重视的“软实力”与外交“巧实力”。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不久前刊文指出,特朗普发出的信号表明美国将从“软实力”转向硬实力。

  所以,美国“退群”是特朗普政府处心积虑的动作而非冲动之举,单边主义只会强化美国的霸道作风,加剧世界的不稳定。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