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中日关系回暖稳定东北亚大局
张敬伟
//www.workercn.cn2018-05-08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5月9日至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9日晚举行的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这是时隔7年后中国总理首次访日并出席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李克强总理此访不仅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更充满很强的实质内涵——既是中日关系回暖的标志,也是中日韩三国开创新局的体现,更是区域局势发生一连串重大调整的结果。

  中日关系近年来遭遇严重波折,伴随着中国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以及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日本朝野一些人对中国深怀忌惮并充满危机心理。安倍政府通过紧随美国,在东北亚、亚太和印太区域阻击中国,以彰显日本的存在。这是中日关系恶化的主因,而历史问题、钓鱼岛主权冲突、朝核危机等更强化了日本一些人对华的不信任。

  时代在变化,形势在调整,特朗普时代不仅放弃了奥巴马时代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而且也抛弃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尽管他提出了范围更大的印太战略,但是已经没有了实质内容。因而,TPP变成了日本等11国参加的CPTPP(全面进展的TPP),但是少了美国也就缺失了地缘经济博弈的实力。

  同时,美日军事同盟关系的内涵也出现弱化之势,从纯粹的价值观同盟变成功利主义的“赎买安保”。虽然美日军事同盟犹在,但特朗普治下的美国似乎并不可靠。追求“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政府也并不掩饰拿安保、贸易向盟国要价的立场。尽管安倍一再向特朗普示好,但美日同盟关系再难回到奥巴马时代。

  善于精算的安倍政府,在中日关系上进行适度调整也是应有之义。从去年起,日本开始软化加入亚投行的立场,并在“一带一路”建设上体现出积极态度。缺乏市场纵深且依靠外向经济的日本,在美国单边主义的路线下,必须找到新的经贸发展引擎,他们发现中国应该是最好的伙伴。

  中日政治关系停滞的这些年,经贸关系依然活跃,政冷经热成为近年来中日关系的基本特点。数据显示,2017年中日双边贸易重返3000亿美元规模,日本对华投资加快回升,中国对日跨境电商、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模式投资增多,访日中国内地游客超过7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伴随着日本制造业频出丑闻,“失落20年”的日本回首再看中国,庞大的邻居已经成为互联网新经济的代表。美国的不可靠,中国的大发展,经过痛苦的心理调适,加之安倍遭遇国内政治丑闻,日本是时候和中国再续前缘了。

  国际交往,实力为本,利益至上。上世纪后20年,日本发展对美构成威胁,美国通过301调查和“广场协议”让日本陷入“失落的20年”。作为美国附庸的日本,品尝了来自美国贸易战的苦果。现在的中国,好比当年的日本,如果中国退让,不仅可能重蹈日本覆辙,而且日本也可能再次成为贸易战的受害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中日之间迫切需要构建新型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作为朝鲜半岛问题的利益攸关方,日本也只有通过中国(以及中日韩领导人会晤机制)才能参与半岛问题多方解决机制,并且发挥应有的作用。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40年的风雨历程,让中日两国关系变得更加理性务实。最近,中日两国重启中断了七年半的部长级“经济高层对话”,中日韩三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也举行会晤,呼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中日韩领导人会晤也将就构建中日韩自贸区进行协商沟通。东北亚三国抛开政治干扰、历史情结和现实困扰,尤其是在朝鲜半岛问题出现转机的情况下,最有可能实现世界上最具活力、最有潜力和最具实力的一体化。

  国际舆论乐见中日关系和中日韩三国关系出现改善、合作和发展的新势头。虽然美国是影响中日关系和东北亚地缘政治与经济关系的不确定因素,但中日关系回暖就能稳定东北亚大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