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华黎明:重走丝路 共谋发展
//www.workercn.cn2016-01-20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昨天,随着专机抵达利雅得,习近平主席开启访问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伊朗的中东之旅。

  新年伊始,中国领导人首次出访就踏足中东,足见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之深厚和中东在21世纪中国外交中的地位。

  沙特、埃及和伊朗都是中东地区的大国,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控制着世界能源运输和国际贸易咽喉通道(即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亚丁湾和苏伊士运河)。三国在中东具有代表性。中国与中东息息相关,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中东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沙特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圣地守护国,在伊斯兰世界颇具影响,同时还是世界第一大石油生产、出口国,“石油美元”的“压舱石”,中东“首富”,“20国集团”成员国。

  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阿拉伯联盟总部所在地,曾经的阿拉伯国家“盟主”和“领头羊”,拥有8000万青年人口。经历三年动乱之后,埃及社会正逐步走向稳定,经济和民生亟待开发,市场和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伊朗是欧亚大陆高加索-中亚、南亚次大陆、波斯湾印度洋和阿拉伯世界四大板块的结合点,坐拥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油气田——里海和波斯湾油气田。伊核协议签订后,对伊朗的国际制裁解除在即。伊朗已度过困难时期,经济起飞指日可待。

  埃及、伊朗和沙特分别于上个世纪50、70和90年代与中国建交,是中国与中东关系的写照。65年来,世界和中东形势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但是,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友好依旧,核心原因是中国与中东各种不同类型的、甚至是相互敌对的国家平等相待,始终不渝地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中国从不将自己的意志和价值观强加于中东国家,不谋求势力范围,在中东没有“帝国利益”。近年来,中国在中东还加大了推进“劝和促谈”外交的力度。中国在中东地区享有良好的声誉,赢得了中东各国的信任。习近平主席是带着中国的真诚和友谊踏上中东这片土地的。

  三年前,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发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是21世纪中国与欧亚大陆建立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让世界共享中国发展红利的宏伟构想。中东是“一带”和“一路”的交叉点。两千年前,汉使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派其副使甘英走访伊朗;800年前,明使郑和沿“海上丝绸之路”到了伊朗和沙特的港口。习近平主席此访中东,重走“丝绸之路”,不但是历史的传承,更开启了中国与中东共谋发展的新时代。

  今天的中东不仅是中国通向欧洲与非洲的纽带与桥梁,而且是一片渴望和平与发展、青年人口比例很高、机会与潜力无限的土地。因为战乱和社会的转型,中东与新一轮全球化浪潮擦肩而过,战争至今还困扰着部分国家,大部分国家经济欠发达,亟须发展基础设施、重化工业、与民生相关的制造业以及资金和技术,这些恰是中国的优势,而中东地区丰富的能源又是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所需要的。中国和中东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习近平主席此访,可望与沙特、埃及和伊朗三国领导人讨论并达成长远的合作规划和协议。

  毋庸讳言,中东是当今世界矛盾和冲突比较集中的地区,部分国家还面临恐怖主义和战争的威胁。中国领导人此时此刻出访中东,充分显示了中国外交的自信,也表达了中国对这个地区实现和平与稳定的强烈愿望。中东地区的矛盾与冲突,部分源于自身社会的转型,而大部分是被外部势力的干预激活的。中国与冲突各方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拥有“劝和促谈”的政治优势。分析家们估计,和平也将是此访的题中之意。

  中国前驻伊朗大使 华黎明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