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辛 鸣:让胜利从历史走向未来
//www.workercn.cn2015-09-02来源: 文汇报
分享到:更多

  核心观点

  纪念胜利当然是为了记住胜利,但纪念胜利更要着眼于守住胜利。毕竟胜利最大的价值在于拥有而不是回忆,在于现在进行时而不只是过去完成时。因此,在胜利日回首70年前的慷慨悲歌和70年来的风云变幻,思考我们是如何赢得胜利,谋划我们又如何守住胜利,对于让胜利从历史走向未来是十分有意义的

  明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我们要进行盛大阅兵以志纪念。纪念胜利当然是为了记住胜利,但纪念胜利更要着眼于守住胜利。毕竟胜利最大的价值在于拥有而不是回忆,在于现在进行时而不只是过去完成时。因此,在胜利日回首70年前的慷慨悲歌和70年来的风云变幻,思考我们是如何赢得胜利,谋划我们又如何守住胜利,对于让胜利从历史走向未来是十分有意义的。

  敢于胜利,充沛我们的精气神

  赢得胜利首先要敢于胜利,为了胜利敢担当、能牺牲,不逃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些为习近平总书记所赞扬的抗战精神,正是对敢于胜利最全面也最精辟的论述。

  因为敢于胜利,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毁家纾难,以身殉国;因为敢于胜利,无论“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还是壮烈的淞沪抗战、忻口会战等战役中的爱国将士们,“人人抱必死之心”,“必与日军拼命到底”。抗战时期的一篇报纸社评写道:“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这同样是对敢于胜利的讴歌。

  敢于胜利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劲头,是一种豪气。一部热播的电视剧《亮剑》中有番话讲得很好,狭路相逢必亮剑,哪怕倒在对手剑下也义无反顾。抗争不见得马上就能取得胜利,但不抗争一定没有胜利。剑亮多了,前赴后继,总有一天会看到对手倒在自己剑下。

  如果没有这样一种精气神,胜利就会离我们而去。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并不回避事后的反思。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初,重庆报界就有评论,如果“九一八事变”后,少几个不抵抗将军,多几个杨靖宇英雄,日本也不会如此顺利地占领东北,甚至也不会有随后的“七七事变”。纵使不可避免,至少也会给中国留出更多的备战时间。

  抗争当然会有牺牲,但不抗争牺牲更大。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伤亡人数3500万人,其中军人伤亡380万人,更多的应该是心无恶念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像南京大屠杀中死于日寇屠刀下的无辜民众就远多于南京保卫战中牺牲的军人。面对残暴,忍让只会被当做懦弱,只会让侵略者变本加厉,得陇望蜀。

  善于胜利,中流砥柱实至名归

  敢于胜利讲的是精气神,善于胜利就需要主心骨了。这主心骨在抗日战争中体现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及其成功的战略策略。

  70多年前的中国,一方面是外敌的侵略,一方面却是白色恐怖血雨腥风,当政的国民党对共产党还进行着赶尽杀绝的围剿。但面对民族大义,中国共产党放下了血海深仇,主动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旗帜下,“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的局面形成了,四万万中华儿女不分阶级和党派,不分民族和地域,不分老幼和男女,同舟共济,开始了抗日救亡的神圣事业。

  但是当时中日双方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甚至包括战争准备都差距悬殊,因此,虽然国民党军队同样殊死抗争,其中不乏像张自忠、王铭章以及“八百壮士”那样的血性军人,也打过台儿庄战役、淞沪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等,但正面战场屡屡败退是铁一样的冷峻事实。国土不断沦陷怎么办?敌进我进,到敌后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到敌占区去发动群众开辟抗日根据地,战略上打持久战、战术上打游击战。不但有效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而且在战略上牢牢牵制住了侵华日军,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使敌后战场逐渐上升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可能有人会怀疑,在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人数很少,不足五万人,连国民党军队的一个零头都不够。大块头都力不从心,小个子能起作用吗?历史告诉我们,不仅能,还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因为他们是有根的、是有靠山的。这根和靠山就是人民群众。毛泽东讲,“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何谓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军就是民,民就是军。促成这一奇迹的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军队越打越少,依靠人民群众的军队则越打越多。到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已经达到百万人之多,民兵更是有260多万。赢得胜利的物质力量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强大。

  捍卫胜利,羸弱不可能有和平

  70年不算短,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胜利似乎就是与生俱来的,是自然而然的;但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讲,70年只是弹指一挥,胜利既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没有捍卫胜利的意志、没有捍卫胜利的能力,胜负还会易手,正邪也会易位。

  时至今日,日本一些政治组织和政治人物依然在矢口否认日军侵略的野蛮罪行,依然在执意参拜双手沾满鲜血的战犯亡灵,依然在发表美化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的言论,依然在藐视历史事实和国际正义,依然在挑战人类良知。如果中国不能以坚定的立场、坚决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回击这些沉渣的泛起,恐怕历史的悲剧就会重演。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国内如此,在国际上亦如此。

  当然坚定、坚决、坚强要以坚实为基础,这坚实就是坚实的国力,就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近而言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远而言之,全面实现现代化,直至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这始终是中国社会的中心任务与不变主题。没有实力的和平只能是一厢情愿,没有实力的胜利只会昙花一现。

  强大国防是实力题中应有之义。和平固然是兵戈不起,但认为放弃兵戈就会有和平,不仅是幼稚的更是危险的。如何止戈,“武”也。中国文字不仅是灿烂文化的结晶,也是深厚历史智慧的积淀。当一个国家保有一支时刻准备打仗,并且能打胜仗的军队的时候,和平就会长住身边,胜利也将永伴左右。这也正是威武的阅兵仪式要告诉中国与世界的众多内容中很重要的一点。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