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365天每天都应是“慈善日”
连海平
//www.workercn.cn2016-09-06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个良好的慈善生态应该是,365天,每天都是“慈善日”,并非等到“慈善日”才能做。

  根据9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每年9月5日为“中华慈善日”。今年的“中华慈善日”围绕“以法兴善,助力脱贫”主题,动员和引导更多人自觉依法投身慈善事业。近期,各地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迎接首个“中华慈善日”的到来。

  将每年9月5日定为“中华慈善日”,与国际慈善日同一天,殊途同归、意义深远。施行《慈善法》、设立“中华慈善日”,将为慈善事业快速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一个良好的慈善生态应该是,365天,每天都是“慈善日”,并非等到“慈善日”才能做。与国际慈善日宗旨一样,“中华慈善日”更重要的任务在于促进公众认知、涵养社会慈善文化,为慈善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全民参与慈善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中华慈善日”来临之际,全国各地都举办了多种多样、有声有色的活动。从深入、持恒、高效的角度,“中华慈善日”活动要注意多方面兼顾,避免一阵风、走过场。

  第一、重点人群与普通人群兼顾。过往的慈善宣传,往往将更多的镜头留给那些大慈善家,他们贡献大,大力宣传是应该的,但是,要点更要面——兼顾普通人群,提倡“人人可公益”“每个人都可以是慈善家”理念,其重要性并不亚于慈善典型。从国外成熟的慈善实践来看,只有将慈善意识根植于普通民众心目中,慈善事业才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线上宣传与线下互动兼顾。传统的纪念日活动,多半都在线下举行,并有一套的传统仪式,譬如广场搭台开大会,领导上台讲话,外加文艺演出等。传统纪念活动,通过传统传播方式宣传,也有一定效果,只不过现在是网络时代、新媒体时代,传统传播方式有局限。如果不向网络、新媒体借力,宣传效果未免大打折扣,尤其对年轻一代。“中华慈善日”动员,不妨与时俱进,借用网络平台,以期收获更大的传播效果。

  第三,慈善宣传与机制建设兼顾。对慈善事业来说,宣传为了认知,认知为了行动,行动是依归。慈善宣传到位了,公众意识到位了,还要有相应的慈善机制去促成,固化慈善理念。换言之,就是要建立一个承接机制,让慈善行动更加便捷。譬如“互联网+”慈善,通过手机APP就可以与慈善组织对接,或直接与慈善项目对接,提升慈善效能。

  第四,节点宣传与长效机制兼顾。“中华慈善日”是一个法定的、重要的时间节点,在这个节点上集中精力搞宣传与动员,声势浩大,可以形成集束效应,强化公众慈善理念。同时,慈善是一种长期的事业,宣传、动员更要讲究细水长流,通过持久的、深入的努力,久久为功、成风化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