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汉版“抗洪神器” 这个可以有
严辉文
//www.workercn.cn2016-08-03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今年汛期,一种“德国抗洪神器”——不锈钢防汛拦水墙,让见惯了沙袋筑坝的国人眼前一亮。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的博士贺立军从中受到启发,自筹资金20万元,历时1个月,研发了一款汉版“抗洪神器”,日前,这款钢质拦水墙经过多轮试验被证实,能够成功挡住1米多高的水。

  显然,汉版“抗洪神器”既是模仿的产物,又是创新的样板。这款汉版“抗洪神器”,采用10毫米厚普通热轧钢材,将其改造成“W形”进行拼接,后设支撑柱,利用水压受力自封原理进行防水。跟“德国拦水墙”只能作用于硬基地面不同,汉版“抗洪神器”则更符合我们的国情,可以在泥地上架设。贺博士自豪地宣称:“它防住2米深的洪水没问题。”

  抗洪救灾,是人与自然灾害的博弈和抗争,无疑也是艰苦卓绝的事业。人们需要比平时付出更多,需要更拼搏更努力,更团结更全力以赴。所谓抗洪精神,我理解就是全力围绕人类生存的需要和人类文明的存续这一目标,在洪灾面前不妥协不气馁不屈服。这是关乎人类尊严和福祉的大事。顺理成章地,我们的抗洪精神的字典里必然要写上:艰险、困难、牺牲、坚守、抗争、人在堤在、血肉长城等等沉重的词汇。

  很显然,抗洪也是需要科学的,更是离不开现代技术和巧干精神的。换言之,把现代技术和科学发明用到抗洪领域,让人们应对洪灾更从容、更轻松、更便捷、更高效,在我们的时代,这也是抗洪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洪灾,无非就是水来得不是时候,水来得不是地方。如何挡住它、圈住它,尤其是如何化水害为水利,我们既需要视死如归、人在堤在之类的勇气和豪情,也离不开人类宝贵的智慧和科学精神。

  汉版“抗洪神器”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有关专家在参与试验后表示,它最大的用武之地是迅速封堵决口,“它设立起来便捷牢靠,其性能是沙袋堵决口等传统方式不具备的。”目前“汉版拦水墙”已申请国家专利,可望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汉版“抗洪神器”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我们也可以在消化吸收外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尤其是洪涝灾害之类,也应是技术革新的契机。实话说,在抗洪期间我们被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精神感动的同时,确乎看到了科技力量的缺位。比如关键时候只有跳到水中结成人肉长城,还有许多党员干部日夜值守的大堤,相关休息设施、卫生设施、餐饮设备也相对仓促紧张。还有,洪灾当前,我们在年复一年地用尽人力扛沙袋、24小时不间断人力巡堤之类的老办法之余,在拼尽最原始的人力之余,可否想一想移动互联网时代现代科技离抗洪救灾还有多远。

  科学抗洪,科技救灾,请从汉版“抗洪神器”开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