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调整厕位比例”彰显公共管理人性化
张西流
//www.workercn.cn2016-04-25来源: 未来网
分享到:更多

  据北京晨报报道,今年10月,新的《北京市公共厕所建设标准》将发布。记者21日从市市政市容委获悉,新标准中,男女厕位比例将不再“一刀切”,而是将按照男女如厕人员数量、时间来确定新建、改建公厕的厕位比例。

  公厕是展示城市文明的一扇“窗口”,公厕便利程度,标志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标志着城市公共服务意识是否提高。然而,长期以来,城市公厕建设和管理滞后,公厕数量偏少和布局不合理,尤其是男女厕位比例失调等,需要相关部门和市民共同努力。基于此,北京拟出台“公共厕所建设标准”,男女厕位比例将不再“一刀切”,体现了公共管理的人性化,既方便了群众,也是对市民文明素质的一种引领。

  不可否认,一些城市公厕男女不均衡,厕位“男多女少”,是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如厕,又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必修课”,并伴随人的一生。男女厕位不均衡,导致女性如厕难,进而折射出男女在如厕上的不平等,男性明显优越于女性,过多占用了社会公共资源。如此语境下,女生“占领男厕”,也由当初的一种行为艺术,演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尴尬一幕。比如,2012年12月8日晚,五月天在福州市举办演唱会,福建省体育中心女厕外排起了长队,部分女歌迷还“抢占”了男厕。对此,不少市民呼吁提高公共场所的女厕比例。

  在国外,早就将男女公厕供应量和承受量写入了相关法规中。如美国,就把女公厕必须多于男公厕两倍写入了十多个州的法律中,从公厕的设计和规划中,均体现出了对女性的尊重。而在我国,“女士优先”已形成社会共识,那么,我们的一些城市管理者,为何宁可花巨资修建豪华公厕,也不愿意将提高公共场所的女厕比例付诸行动呢?可见,北京率先实行男女厕位比例不再“一刀切”,而是将按照男女如厕人员数量、时间来确定新建、改建公厕的厕位比例,标志着对妇女权益的保护,其示范意义不容小视。

  事实上,城市公厕的建设和管理,是公共管理和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特别是,公厕作为一种公共设施,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城市形象。世界厕所组织发起人杰克·西姆先生有一句名言:“厕所是人类文明的尺度。”因此,各地应借鉴北京做法,制订公厕建设标准,并采取多种途径,解决公厕数量偏少、布局不合理、男女厕位比例失调、除臭和环保欠缺等诸多问题。

  要知道,解决市民如厕难,有利于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特别是,应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使人们在享受公厕便利的同时,切记珍惜爱护,顺利通过公厕文明考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