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生态殡葬迟缓 新式祭扫难兴
司马童
//www.workercn.cn2016-03-29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还记得电影《私人订制》吗?只要肯花钱,什么事都可以定制,其中“代客扫墓”的情节让人记忆犹新。清明节将至,不少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回老家扫墓,于是产生了新的祭祀方式,如“代客扫墓”、网上祭扫等。民俗专家称,新式祭扫不会成为主流,扫墓还是要亲自前往更有意义。(3月28日《海西晨报》)

  清明扫墓是寄托对已故亲朋好友的哀思。近些年来,“代客扫墓”的出现,改变了一些人的扫墓习惯,方便了一些人的出行安排,却也颠覆了一些人的传统,甚至激怒了一些人对清明节的情感。虽然不少人认为,新式祭扫不过是主流选择之外的一种补充,而我却觉得,倘若生态殡葬得以有力推进,网上祭扫等方式就未必会一直“非主流”下去。

  清明节期间,不少人由于工作关系无法亲自扫墓,这也促成了现实社会对“代客扫墓”的宽容看待。然而,清明扫墓真的只有亲自前往才更“有意义”么?我看并不见得。一则,短短几天里的集中祭扫,人山人海、交通拥堵,即便不说累不堪言,至少也显效率低下;再者,扫墓车流和人群挤挤挨挨,自然也比平时多了各种的事故隐患;还有,传统祭扫免不了焚烧纸钱,有的还偷放鞭炮,这对墓园也是一种常见的安全之忧。所以,如果网上祭扫等渐渐兴起,其益处也是不言而喻的。

  其实,对于民俗专家口中所谓清明网上祭扫方式的“主流”和“非主流”之分,我以为关键症结还在于:一直以来的生态殡葬迟缓,才使得新式祭扫总被看作格格不入的另类,或成为“不懂传统”的揶揄对象。而眼光放长一点,倘若改变习以为常的传统殡葬方式,逐渐以树葬、塔葬、海葬、花坛葬等占地更少的生态形式,取代了陵园中的一座座墓穴、一块块墓碑,试问网上祭扫乃至结合前者的“代客扫墓”等新式网上祭扫,又有什么理由不能越来越成为“主流”选择呢?

  网上祭扫还不流行,自然有着传统殡葬仍占主流的因素;而“代客扫墓”引人质疑,无非是“收费尽孝”还难被人接受。这方面,今年杭州各大公墓(陵园)推出各类惠民便民举措,如南山陵园对持低保、困难、残疾救助证的群众免收十年墓地使用费,杭州主城区七大公墓(陵园)发挥殡葬志愿者作用,提供免费代客祭扫等服务,我看就能有效化解一些人采用“代客扫墓”、却又担心遭人“耻笑”的心结。

  生态殡葬迟缓,新式祭扫难兴。为此,民政部在2013年就明确指出,争取到2020年,树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比例达到40%以上。而北京的目标定得更高一些,到2020年这一比例达到50%,今年则争取达到30%.这几天,关于北京市公墓不再新建传统墓碑,对于租用合同到期的传统墓穴原则上不再续租,并且将对不再续租的墓穴给予奖励的消息,已然产生巨大反响。而这,恰恰是着力推动生态殡葬的必要举措。

  新式祭扫会不会成为“主流”?到底哪种祭扫方式更能显得“有意义”,我看需要用生态和发展的眼光来判断。比如,要是传统殡葬变得日渐式微了,那么,既接受“代客扫墓”,又辅以网上祭扫,就未必不是一种“互联网+”趋势下的时尚祭祀方式。因此,断言新式祭扫的“非主流”,或许也是囿于“生态思维”不足的狭隘表现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