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打工爷爷需要的不仅是“60岁不上一线”
郭元鹏
//www.workercn.cn2016-03-14来源: 中国江西网
分享到:更多

  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王馨提交了一份《关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高龄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建议》。建议说:眼下“打工爷爷”越来越多了,要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虽然有些地方已经有了诸如“60岁不上一线”、“50岁不上高危岗位”的规定,但是这依然是不能治本的。(3月12日《澎湃新闻网》)

  打工爷爷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这批打工爷爷,年龄都超过了五六十岁,多是改革开放初期较早进城务工的第一代农民,他们没有知识、没有技能,只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所面对的不仅是身体上的负荷、潜在的劳动风险,还有城市生活的排斥疏离、漂泊异乡的清冷孤寂,他们的境遇实际上比那些农村里的留守老人更为不堪。

  打工爷爷究竟有多少人?这里有一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2009年的农民工22978万人到2015年的农民工27747万人,全国农民工总量逐年增长。其中,高龄农民工占比越来越重,从2009年的2803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4685万人。而这些人依然在高危岗位和一线岗位劳作着。由于打工爷爷存在安全风险,一些地方为了规避风险,就制定了一些规定应急。

  比如有的地方规定“50岁以上的农民工禁止从事高危岗位”。比如有的地方规定“60岁以上的农民工禁止进入一线”。这些规定实际上已经沦为摆设。这是因为,眼下是一个用工荒的时代,虽然企业也知道让这些打工爷爷从事高危岗位和一线岗位是存在风险的,可是由于苦恼的用工荒,他们也就不得不去冒风险了。

  我们退一步来看,即使这些地方的规定能够实施,又有多少意义?打工爷爷多是第一代农民工,这批人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没有技能,不上高危岗位就无法就业,不到一线能干什么?打工爷爷群体的存在,是有环境温床的,他们多是生活困难,打工只是为了挣钱养家,他们背井离乡只能干着最苦最累的体力活。不上高危岗位,不上一线,就意味着要失业。这种现象似乎是很纠结的。那么,作为社会,该如何面对这些无奈的打工爷爷?

  对于打工爷爷现象来说,有两个行业是较为明显的。一个是建筑业,很多高龄农民工只能从事这样的行业。一个是保安业,在福建厦门,从事保安的打工爷爷占据了行业的50%.这样的打工爷爷不仅难以保障他人的安全,估计连自己的安全都无法保障了。

  对于打工爷爷,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禁止从事高危岗位和一线岗位的呼吁,而是要采取措施促进改变。一方面,要给打工爷爷各种社会保障。一方面,要鼓励用工单位给这些打工爷爷安排适合老人的岗位。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让他们能够回到家乡,在社会救助,农村土地上有所保障,让他们回到家乡也能安享晚年。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