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理性看待节后“招工难”
刘鹏
//www.workercn.cn2016-02-24来源: 太原晚报
分享到:更多

  每年春节过后,各地招工难的话题都持续引发关注。2016年显然也不例外。“2008年,工人保底工资只要1800元,那时候,招人很容易。如今,工人保底工资开到4000元,并且包住宿,基本的配套设施也都弄得很完善,即便如此,我也很难招到人。”这是福建泉州市某工艺品公司老板对招工难最直观的感受。(中国新闻网2月23日)

  近年来,招工难特别是春节后招工难问题,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现象,对此,有招工者抱怨劳动者太挑。

  事实上,类似喊苦喊难的招工者,多少让人觉得有些矫情,至少其缺少必要的反思,没有理性看待招工难现象。

  首先,节后招工难尚不能说明劳动力市场已经由资方主导变成了劳方主导。一方面,中国并不缺少劳动力,一些单位招工难,是因待遇等原因造成的,而不是劳动力供给不足所致;另一方面,每年春节过后,大量返乡人员习惯于过完正月十五才会返城,这与用工企业初六、初七即要招人开工的需求,出现了差异,半个月或者一个月的招工难,事实上也算不上是真正的招工难。

  其次,退一步说,一些用工企业确实存在招工难的问题,根本原因也不在劳动者,而在于企业自身。比如其一,与2008年工资1800元相比,2016年工资4000元,涨了一倍还多;但对比物价上涨等相关现实,不难发现,与8年前的物价水平相比,如今的4000元,比当初1800元的购买力并没多出多少。其二,企业招不到人,说明企业为劳动者提供的待遇与劳动者的需求不相适应。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其工作任务重、劳动强度大,待遇如果一般,岂能不遭遇招工难问题?

  招工难的原因,有劳动者权益意识觉醒的因素,当然也有城乡发展逐渐平衡,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留在家乡的因素。但从根本上来说,招工难依然是中国劳动力市场上,资本一方长期对劳动者利益重视不足的表现,是劳动者的觉醒与企业尊重劳动者意识觉醒没有同步的表现。这才是招工难问题的关键,也才是最值得我们深思与反省之处!(作者为新疆自由撰稿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