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茶卡盐湖的脚印是一个沉重警示
林一铭
//www.workercn.cn2016-02-02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青海茶卡盐湖岸边,有一块提示牌:“除了垃圾,什么都别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这句呼吁游客注意文明素质的标语很常见,然而当其出现在茶卡盐湖,还是显得十分突兀。

  前一段时间,“茶卡盐湖变成了臭水沟”的消息传遍微信朋友圈,从而也使大家注意到,这个“一生必去的50个景点”之一的盐湖,正在经历着不可承受之痛。而使这“天空之镜”成为黑泥塘的罪魁祸首,恰恰就是游客的脚印。

  众所周知,盐湖之所以能呈现纯洁辽阔的景象,依靠的就是水面下结晶的盐层。盐层在大多时候足以支撑起成年人的重量,不过一脚踩下去,也有可能把盐层踏出一个黑窟窿,盐层下面的泥沙顺势涌出,在雪白的湖面上颇为扎眼。尽管如此,在辽阔的盐湖中,盐层的坍塌与重新结晶也属于自然现象,因此几个人行走在其上并无大碍。可是,在千万游客的脚下,这盐层便显得脆弱不堪了。茶卡盐湖成为了“臭水沟”和“黑泥塘”让人心痛,而“黑泥塘”最明显的地方,恰恰就是茶卡盐湖的入口处,游客最集中的地方。游客的践踏让这里的盐层荡然无存,露出的黑色泥沙在密密麻麻的脚印下显得凹凸不平。一艘写着“天空之镜”字样的白色小木船就搁浅在这里,十分突兀。

  面临这种窘境的景点可不止茶卡盐湖。甘肃张掖的七彩丹霞景区和青海茶卡盐湖可算是“难兄难弟”。张掖的丹霞地貌是经过几百万年的流水侵蚀、沉积、风化等地质作用形成的,但其表层的土质却十分脆弱。如今,张掖丹霞地貌因其斑斓的色彩名声大噪,随着越来越多游客涌入,丹霞地貌的土层也遭到破坏,失去了以往的艳丽,而归于黯淡杂乱。稍感欣慰的是,由于七彩丹霞景区的丘陵地形限制了游客的游览,使得破坏只局限于某些区域。可是茶卡盐湖便无此条件,一马平川的环境使得游客可以尽情来往于湖面各处,也把脚印留在了盐湖的每个角落。“入口处的盐湖成了黑泥塘,但里面还没有被破坏,越往深处走,湖水越美”,许多驴友的这一“温馨提示”,使得黑泥塘不断从湖的边缘向深处蔓延。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也日趋兴盛。许多地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看到了自身的旅游潜力,纷纷加大力度开发旅游观光,冀图借旅游的东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飞跃。像茶卡盐湖、张掖七彩丹霞等景区,就是其中的典型。凭借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些地区的确吸引了大量的观光客,但他们好像并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景区的管理几乎呈现出一种原始状态。张掖丹霞景区的游览步道的护栏是用布条简易围成的,让人不免心惊。青海茶卡盐湖景区的状况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从景区入口到大门之间的一公里道路坑洼不平,对游览车辆的进出没有明确的规定;景区修建的冲水卫生间没有投入使用,游客只能跑到旁边铁皮搭建的简易旱厕解决内急;放任湖边商贩出租雨靴、鞋套供游客使用,与景区内提示“禁止穿雨鞋、鞋套下湖”的标语形成鲜明对比;对游览人数缺少控制,由于游客太多,作为盐湖标志的小火车不得不停运;景区周边接待条件不足,有限的床位无法满足旺季游客的需求,大多数游客只能在这里作匆匆停留,导致人流集中入湖……以上种种问题,都考验着景区的能力,也冲击着游客的观感。

  平衡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每个景区都要考虑的问题,景区在开发之前,对此就应当进行周全的谋划。发展旅游观光的确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捷径,但选择这条捷径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特别是短期内难以再形成的独特自然景观,一定要强调保护优先。澄澈的茶卡盐湖可以等待配套设施和管理制度的提升,而一片布满脚印的“黑泥塘”,又值得多少地方去开发,值得多少游客前去探访呢?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