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刘大山:根治微信谣言需摆脱技术依赖
//www.workercn.cn2016-01-13来源: 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这两天很多人被“我和微信的故事”刷屏了,但随即有网友造谣称点击该链接会导致支付宝被盗。谣言以几何级数扩散,几小时内数百万用户提现或解绑银行卡,导致相关服务器接口都挂掉了,给互联网金融圈造成巨大震荡。

  如今微信已是坐拥6.5亿活跃用户的庞然大物,任何好的、坏的消息只要存在“燃爆点”就会飞速扩散。有网友认为,对于谣言,治本之道在于完善技术,但事实上,如果单纯以技术论,微信谣言几乎无解。

  中国社科院去年曾有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因为处在相对封闭以及强关系型的传播形态中,微信谣言比在其他社交媒体上更难驳斥。现在绝大多数用户能区分微博与微信,前者是公共舆论场,而后者是“朋友圈”。微信上的消息来自于亲朋好友,信任度较高。而强私密性、半封闭式的传播环境,给监管造成很大障碍。

  据微信安全团队透露,微信每天收到用户发起的谣言举报有3万次,日均谣言拦截量达到210万次。只不过拦截一般限于朋友圈里分享的半公开帖子,不是用户之间互发的即时信息。某种程度上,微信真实再现了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监测到公共场所、公共渠道上发布的谣言,但酒店包间里、人与人口耳之间传播的话语,在技术上无法监测,也不该被监测。微信也是这样,它缺乏谣言的自净化功能,可这是与生俱来的属性。现实中做不到的事,在微信里又怎么可能做到?

  当然,技术无解并不代表问题无解。这次风波充分证明,谣言已经超出了微信团队的可控范围,给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带来巨大威胁。因此必须将其上升为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大事,摆脱技术依赖症,从法治、机制、危机处置能力等多方面着手,系统地分析问题,寻找路径。

  首先是抓住源头,依法惩处。现实中如何看待、追究造谣者,法律与民间认知上早已达成共识。微信谣言虽然传播方式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大力推进相关立法,加强执法,对造谣者依法惩处,才能树立对法律的敬畏之心,消除微信谣言滋生的土壤。其次,唯一能击破谣言的就是真实,如果真实权威的声音足够大,谣言就会被掩盖消失。各级政府、媒体、服务商的官方微信,应该加强阵地建设,积极及时发声把握舆论主导权;经过认证的公众号,自媒体大V等也应肩负社会责任,做谣言的过滤器和粉碎机。另外,有必要建立起预警体系和危机处置预案,在谣言传播之初及时响应,通过上述渠道广而告之,微信谣言就难以扩大恶化。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