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张 立:养老院成“死人院”,问题出在哪?
//www.workercn.cn2015-08-11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近年来,上海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市政府每年把新增养老床位作为市政府实事,今年的目标是7000张。然而,一家养老院从规划设计、立项报批到开工建设、验收审批,最后开门迎接老人入住,并不像纸面上数字的增长那么简单,有的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阻挠。最近杨浦区和奉贤区分别有一家面向普通老人的养老院遭遇了“出生难”,记者为此前去深入调查。(8月10日新民网)

  一边是老龄社会、等待养老的社会需求,一边是“‘死人院’滚出小区”的居民抗议。养老院,在上海部分地区变身“厌恶型场所”。冲突背后,不仅是部分居民现实利益的考量,更有行政信息公开不畅、管理协调不力的影子。而受其影响,不仅有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产业利益受损的事实,也必将损害老年人老有所养的权益。

  对于社会资本投资养老行业,本就是微利甚至做公益献爱心的行为。应该来说,是符合国家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现实和长远需求的,也是因应每一位老年人或老年人家庭现实需求的。然而,对于这样双赢甚至多赢的民资入主养老产业,竟成了部分居民讨厌的“厌恶型场所”,还是应该认真反思,把好事办好,把难事化解。

  认真分析养老院停工的事实,不难发现,在部分停建的养老院,已经获得了行政审批,前期也有了一定投入,但由于相关信息公开不畅,以致于“养老院要配套建设临终关怀室,要配套建设太平间”等流言盛广,居民在卫生、情感方面存在担忧以致于房价都“受到了威胁”,这也让周边居民“群起而攻之”。一件好事就这样搁浅。另一个养老院,则因为违反安全环保规定,使已先期获批的民政审批也失去了效应。这既暴露出“流水线式的行政审批”依然缺少应有的沟通和协调,这种协调性的缺失,使得民营资本在投资养老产业方面,显得那么的脆弱。

  不管是哪种原因导致养老院计划搁浅,最终受损害的还是老年人权益,同时也是对当前社会包容度不高的再次显现。社区居民有正确表达权益的权利,养老院、民政部门等也应该对居民的关切给予及时回复。然而,双方在相互沟通中,特别是居民方面,已经对养老院形成了“刻板印象”,无论养老院方面如何沟通,都未获居民的认可。这只能说明,信息的公开越早越好,一旦形成不良印象,固执情绪消解的担子就会相应增加。而上海市浦东新区养老院的建设,在居民当中反映良好,不失为杨浦区养老院建设的借鉴模板。

  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每个人也都有眼前生活的困扰。养老院成“厌恶型场所”,不管是出于个人利益的权衡,还是因为信息公开不畅,抑或是政府审批间的相互扯皮,都切切实实让养老产业发展受阻。这考验着当地政府、居民和社会产业相关方面的智慧和心胸。尽量照顾居民的现实利益关切,尽最大程度支持养老院发展,确实应该是“养老院成厌恶型场所”的化解方向,而这个进程,确实需要相关方面用智慧迈出最为关键的一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