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汤嘉琛:“手术室自拍”真相反转后谁该反思
//www.workercn.cn2014-12-25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越是敏感的新闻,越需谨慎对待。如果媒体不再急着“抢新闻”,公众不再急着“一吐为快”,大家多一点耐心,给真相一点时间,整个社会的理性水平或许会有显著提升。

  在多家媒体的全景式还原之下,西安凤城医院“手术室合影”事件的来龙去脉,终于像拼图一样渐渐变得完整。最新报道称,医生在手术后拍照存档、留念之前,征得了患者同意;当地公安机关的调查则显示,最初将这组照片转发到微博的“网友”,系西安市另一家民营医院的医护人员。

  手术室合影事件正出现明显的舆论反转:刚开始很多人对涉事医生近乎一边倒地口诛笔伐,紧接着出现“近六成网友不赞成处罚医生”的新闻,后来又有一些指责媒体报道失当的评论。综合已有信息看,有关职能部门和媒体在这一事件中的表现,确实不够谨慎。这其中,不少教训值得反思。

  曾有报告指出,社会转型期最容易引发激烈冲突的几类纠纷中,医患纠纷和拆迁纠纷等名列前茅。在医患矛盾高度紧张的大背景下,因为信息不对称、沟通渠道不畅或某些细节处置不当,很容易导致误解和误伤。比如,此次手术室合影事件,以及几个月前的湘潭孕妇死亡事件。

  这起手术室合影事件,最深刻的教训是,越是敏感的新闻,越需谨慎对待——有关职能部门、媒体抑或普通网友,都是如此。

  回溯整个事件的传播路径,相关媒体扮演了引导舆论的角色,这种引导几乎可以称为“误导”。而且客观上讲,媒体可能还被一些别有用心者当作了攻击竞争对手的工具。在没做任何采访、求证的前提下,草率发布消息并配上有明显倾向的评论,明显有违客观、中立的原则,这正是如今相关媒体饱受指责的原因。

  同样值得反思的,是当地卫生部门的危机应对方式。出现公共话题事件后,政府部门积极回应值得鼓励,但在短时间内“从快从重处罚”,并非一种理智选择。草率地对涉事单位和人员进行责罚,无异于另一种形式的“捂盖子”,非但不能迅速“灭火”,反倒可能使舆论反弹。

  网络围观者的反思也必不可少。诚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个网友都有看穿真相的“火眼金睛”,但在参与公共讨论时,摒弃先入为主的偏见、不被情绪左右、不偏信单方面信息,这一点并不难做到。尤其在遇到医患关系等类似敏感议题时,即使有图也不一定有真相,保持必要的理性和克制,是一种美德。

  世界有时如你所见,有时却非你所见。面对一些比较敏感或复杂的事件,如果媒体不再急着“抢新闻”,如果公众不再急着“一吐为快”,大家都多一点耐心,给真相一点时间,整个社会的理性水平或许会有显著提升。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