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高质量发展是做大就业蛋糕的关键
鲁宁
//www.workercn.cn2018-03-09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居民增收之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5年我国新增就业6600万人,13亿人口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这是多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5年新增6600万人就业,算下来年均新增1322万人就业,同一时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年新增就业的计划指标被框定在900万至1000万人之间,这与“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结论是相符的。

  以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10年作时间轴,前5年扩大就业的主要路径,是大水漫灌式的增加产能。2013年起,尤其是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两年间,随着去产能去库存动了真格,“两去”所涉及行业的就业容量呈现做减法状态,但网约车、外卖、快递等新产业新业态则为扩大就业做了加法。如是加减之后,国内总体较宽松的就业态势非但没有逆转,而且形成了加减之后的乘数效应,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可谓对这一乘数效应的朴实诠释。

  确保就业增量稳定和可持续属世界性难题。十八大以来的5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回潮,国内“两去”攻坚真刀真枪,淘汰低端落后企业导致大批岗位流失的现状下,我国极具世界可比性的就业态势之所以令外界瞩目,从宏观上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扩大就业的高度重视,以及一系列针对性配套政策十分给力;从技术层面分析,则得益和收获于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艰难转型已初显成效。主动淘汰经济旧动能不惧阵痛,培育新动能精准发力,“高质量”渐执“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态势之牛耳。

  去年实际经济增速为6.9%,今年经济预增目标为6.5%,相应的失业率调控目标,登记失业率被锁定为4.5%以下,调查失业率被锁定在5.5%以内,这是否意味着今年经济增速和就业态势会出现双双下滑呢?当然不是。置于今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向“高质量”迈进的双重背景,更多的考虑是,经济和就业都需要拥有更大的调控弹性。

  今年就业做减法的范围和行业可能进一步扩大,大体算来,新增的减法因素有:一是机器人在传统制造业更广泛使用,将进一步加大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减员幅度,导致更多的传统用工岗位消失。二是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传统服务业的嫁接,将产生更为广泛的减员效应。三是高端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更大规模的发展,用工数量减少的客观趋势将进一步显现。四是整治金融乱象、防范金融风险、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的加快转型,也将批量减少用人岗位。所以,倘若缺乏更高质量的发展拉动,尤其是发展更多的新行业、新业态,今年要实现新增1100万人就业的计划也许没有问题,但要继续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去年的实际基数是1351万人),难度很可能比去年更大。

  致力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我们的思维方式不能局限于高端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的增长,因为减少用人岗位恰系“两高”产业的发展特征之一,因此,对高质量增长的定义必须与时俱进。拿两大事实来说话:去年,制造业GDP每增1个百分点,新增岗位只有80万个,而通过嫁接和应用移动互联网的传统服务业和新服务业态,GDP每增1个百分点,新增岗位达200万个。经济高质量增长也要把更多服务业的改造纳入其中,大胆鼓励扶持服务业新业态的创新。

  不能不说的是,鉴于这几年“互联网+”出现不同程度之乱象,舆论批评随之增多,导致一些领域新的“互联网+”出现缩减势头。对新业态的监管很有必要,但应当以包容性和可试错作为根本遵循。只有这样,高质量增长才能充分发挥做大就业蛋糕的酵母作用。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