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李晓华:廉价劳力并不足以造就“世界工厂”
//www.workercn.cn2015-09-25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企业富士康近期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签署协议,承诺将在未来5年投资50亿美元建设工厂。有观点认为,这是新的世界低成本制造基地正在崛起的迹象。

  近年来,以印度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4年,越南制造业的增速达到8.45%,印度为6.75%,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制造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吸引了资本流入。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滑的情况下,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缅甸等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额均出现大幅增长。

  这一现象主要缘于上述国家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显现。印度、印尼、越南15岁至64岁劳动适龄人口合计达10.7亿,老龄化率低且人口抚养比仍将持续走低,为其带来巨大的人口红利。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制造业平均工资均较低,增幅也不大。2005年至2013年,越南制造业平均工资仅增长了37.5%。

  不过,一个国家丰富的劳动力和低工资能否转化为成本优势、从而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除取决于工资水平外,还受到劳动生产率、基础设施以及产业配套体系的影响。特别是产业配套方面,由于各产业产品种类、产品复杂程度和产业链长短存在差异,对产业配套体系的要求也不同。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制造业企业在美国设厂也能实现成本的节约。

  印度总理莫迪提出“印度制造”计划,希望将印度打造成新的全球制造中心。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相继推出加强制造业的举措。由于受较低劳动生产率、落后的基础设施和薄弱的产业配套体系制约,这些国家要成为新的“世界工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印度为例,中学入学率只有71.5%,低于73.9%的世界平均水平,劳动者素质偏低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电力短缺、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也是印度一些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其IT服务业发达,有“世界办公室”之称,但IT制造业所需的复杂产业配套体系非常薄弱。从一些具体数据中可以看出印度等国家距离“世界工厂”的差距:2013年,印度、印尼、越南的制成品出口额占世界的比重仅为1.57%、0.57%和0.78%;即使在最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领域,三国的服装出口额也仅占世界比重的3.66%、1.67%和3.74%。

  资本总是逐利而动。在当前以产业内和产品内垂直分工为特征的全球生产网络中,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劳动成本的变动在不同国家兴起和衰落。印度要成为新的“世界工厂”,还需要在提高劳动力素质、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等方面做许多工作。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