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董山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当防认识误区
//www.workercn.cn2014-07-10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7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脱实向虚”的信贷资金归位,更多投向实体经济。7月3日,李克强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部分省份和企业座谈会时再次强调,金融资源要向实体经济倾斜。中央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高度重视可见一斑。

  我国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既是总结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也是针对我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实际情况。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存在的依托和利润源泉,如果金融业单纯为了自身利润,偏离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无疑既伤害实体经济,又让自身滑向不可持续的不归之路。这一危险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已出现苗头。因此,201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提出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

  但是,透过目前一些讨论和实践发现,人们对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是片面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忽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导向作用。金融历来对国家调节宏观经济具有重要作用,既服务实体经济,又引导实体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发挥了金融的活力和导向作用。中国目前的经济困难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金融发展还落后于实体经济。从这种意义上说,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不可忽略自身的导向性。讲导向,则金融与实体经济双赢;不讲导向,既服务不好实体经济,又会迷失自己的发展方向。

  误区二是惧怕风险不敢强调金融创新。相对于欧美发达经济体,我国金融业尚处于亟待发展完善成长的过程中。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表现出的种种不足,虽有金融创新忽略实体经济的问题,更在于金融服务的水平不高,金融创新水平不够。如果因惧怕风险而忽略创新,会造成对本应在鼓励金融创新范畴之内的各类衍生品的抑制,最终影响金融业发展。历次金融危机警示我们,偏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是危机的始作俑者。但危机后,下一轮的经济发展仍离不开以衍生品为主要载体的金融创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最终还得依靠创新,当然是具有“服务实体经济”意识的创新。因此,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绝不能自废创新武功。

  误区三是实体经济被动等待金融 “服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即让实体企业按照市场的经济规律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发挥作用。一味抱怨或被动等待服务,其实反映了企业金融意识的低下,这本身也是我国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经营水平不高的客观结果。为此,在金融机构为加强服务实体经济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的同时,实体企业应努力熟悉和遵循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则。

  总之,政府和监管者要构建一个好的金融服务平台与体系,金融机构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大胆创新,实体企业也要不断提高金融素质和善用金融的本领。唯此,“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才能取得扎实成效。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