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秋 余:多送一些“雪中炭”
//www.workercn.cn2014-06-16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实体经济更希望银行能够“雪中送炭”,而银行往往乐于“锦上添花”,这一矛盾在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显得越发突出。破解这一矛盾,需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让银行能够逆经济周期进行贷款投放,把钱贷给最需要资金又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最终实现银企共赢

    “煤炭行情好的时候,银行天天围着我们给钱;现在行情差了,银行就天天忙着要钱,本来挺好的企业也难以为继了。”经历了煤炭市场大起大落,山西一家煤焦企业的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而另一边的银行也很无奈,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生存困境,一旦发生信贷风险,一笔不良贷款就可能抵消多年的收益,银行只能收紧贷款权限,抓紧收回资金。

    这幕场景正在中国很多地方上演:一方面,是经济不景气造成很多企业经营困难,企业迫切需要资金渡过难关、维持生产、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是银行收紧贷款,提高标准,符合条件的贷款企业数量直线下降,高息揽入的大量存款找不到好的客户,只能趴在银行账上“睡觉”。

    在江苏,一季度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行业贷款分别新增867亿元、691亿元,而最缺钱的制造业、批发业和零售业仅新增544亿元,同比少增408亿元。在山西,1—4月,建设银行山西分行投放实体经济贷款余额增加51.04亿元,但经营困难的煤炭行业贷款余额比年初下降8.06亿元。

    实体经济更希望银行能够“雪中送炭”,而银行则往往乐于“锦上添花”,这一对矛盾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显得越发突出。长此以往,企业垮掉了,银行也会陷入窘境,最终造成银行与企业两败俱伤的局面。

    破解这一矛盾,需要银行放远目光,敢于逆经济周期进行贷款投放,把钱贷给最需要资金又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特别是处在初创期的小微企业、转型期的资源企业、投入期的实体企业,只有获得了银行的资金支持,才能平稳度过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为银行带来长期稳定的回报,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当然,银行毕竟是经营风险的市场主体,要鼓励银行支持实体经济,不能只靠口头上的号召,还需要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市场对银行资金投放的调节作用。

    比如,在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前提下,当经济环境不景气时,应该考虑对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不良贷款给予更高的容忍度。银行不能总干稳赚不赔的买卖,而把风险都留给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垮掉了,才是银行最大的风险。

    再如,进一步降低银行业准入门槛,让更多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从而给银行业带来更加充分的竞争,变银行挑企业为企业挑银行。银行失去了垄断地位和优势,将会更加注重改善服务和客户培养,也就更有动力为企业“雪中送炭”。

    值得一提的是,“雪中炭”该送给谁,也需要仔细斟酌。对于那些有前景、质地良好的企业,在其遇到暂时困难时,银行自然应当伸手帮一把。相反,对于确实无力回天的企业,银行如果还是不断“输血”,就是信贷资源的浪费,还会让风险不断积累扩大。因此,从“锦上添花”转向“雪中送炭”,不仅是转变服务理念的问题,也考验着银行经营水平和风险研判能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