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第三方测评如何赢得信赖
扶 青
//www.workercn.cn2018-06-05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某手机刚刚发布,就遭到一家自媒体科技企业的“黑评”,原因是这家企业得到了另外某个手机品牌的参股;有网友参考某第三方测评网站挑选防晒衣,却发现该网站推荐的一款产品曾被曝光虚标防晒指数。近些年,国内涌现出多家第三方测评平台,通过对产品测试评级,在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为消费者提供购物决策参考。然而,上述几种现象所呈现出的鱼龙混杂,有时候让消费者不知所措。

  作为消费升级的自然产物,第三方测评发展模式较为充分,可资借鉴的有几种类型:有的关注产品安全性,与实验室合作,着重对食品、母婴产品中的成分进行检测;有的主打“测评团”,以众包的形式邀请用户参与测评,在测评维度中更注重用户使用体验的反馈;还有不少自媒体、个人博主打着“测评”的旗号,仅根据产品使用感受进行比对、推荐。但无论是哪种类型,核心竞争力应该也只能是“公正性”。遗憾的是,这个判断似乎在被有意无意地模糊。网上的排名之所以各式各样,除了标准不一,总有些这样那样的“例外”因素,有的持有喜好偏见而不自觉,有的专业性明显不足。更常见的是,基于错综复杂的利益和人情关系,测评结果具有倾向性。个别情况下,测评以“服务企业”的名义,还可以进行购买。

  深究“公正性”存疑的根源,在于第三方测评始终无法处理好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这与其“渠道赋能”的背景有关。所谓“渠道赋能”,是指无论内容怎么发展,形式怎么变化,第三方测评之所以能建立起受众面和影响力,根本上是因为拥有了“两微一端”这些新媒体传播渠道。近年来,新媒体发展看似如火如荼,但作为一种新事物,不少新媒体并没有找到不被资本和民意裹挟的有效路径。也正是这一点,导致了新媒体行业的隐忧。渠道固然门槛低,达成了对众多第三方测评的“赋能”,但渠道也存在高强度竞争,使得生存变成它们的第一要义。大部分新媒体考虑到现实状况,要么拿融资,要么接广告,如果不能保持对“变现”的自觉克制,很容易就会为利益折腰。要在商业模式上保持独立自主,明确不能单纯以营利为目的,这决定了第三方测评要有门槛,要讲资质,要通过消费者协会或组织的认证许可。再就是,第三方测评需要建立一整套可操作的制度规范,保证测评过程公开透明、专业科学、不受干扰,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同。

  随着经济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升级,原来的“剁手族”正在向“品质族”迈进。现在很多消费者有意愿也有能力追求高品质商品,有权利也有资格享受高品质生活。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选择中,为消费者提供专业而值得信赖的意见,是第三方测评必然存在的原因。而只有承担起“独立、客观、第三方”的使命和责任,它才能为保障消费者权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