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刷单入刑”可以敲山震虎
姚龙华
//www.workercn.cn2017-06-22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网络刷单炒信行为,今后不仅将面临工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也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6月20日,全国首例“刷单入刑”案件公开宣判。刷单炒信平台“零距网商联盟”组织者李某,因犯非法经营罪被一审判决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连同原判有期徒刑九个月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五年九个月。

  习惯网购的人都知道,买东西时一定要货比三家,不仅要比价格,也要比卖家的信用等级、商品销量与顾客评价,因为它们往往是商品质量与消费体验的代名词。让人防不胜防的是,所谓的信用、销量与好评其实都可以“刷”出来,成为“精准误导”消费者的障眼法。

  刷单炒信的泛滥,让投机取巧者得利,令诚信经营者吃亏,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搅乱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造成买家、卖家与电商平台都深受其害的“多输”局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刷单炒信的背后,是黑物流、非法软件、贩卖个人信息诸多互联网黑灰产业,甚至可能为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便利。比如,有些“刷”出来的虚假高信用、高销量店铺被高价转手,让不明就里的“接盘侠”躺着中枪;有些“炒”出来的爆款商品实则是假冒伪劣的,买家拿到手才知道被“坑”得够呛。

  刷单炒信不仅是一个商业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从早年的玩游戏“刷级别”、看电影“刷票房”、唱歌“刷榜单”,到如今电商刷单炒信,投机者一直前赴后继。找个吃饭的地方看到的点评有可能是假的,寻个旅游目的地看到的攻略有可能是假的,买个东西看到的好评也有可能是假的……刷单炒信的大肆蔓延,侵蚀着互联网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石,极易造成人人自危、互相伤害的严重后果。

  刷单炒信呈现出职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趋势,一个重要原因是法律没有“长牙齿”,处罚轻飘飘,违法成本低。以往打击刷单炒信行为,很多都是电商平台的自发行为。直到去年10月,国家相关部委才邀请8家互联网公司共同组建了“反刷单联盟”。之前依靠的主要是行政手段,由工商部门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但罚款的上限仅20万元。对于那些资金流水动辄上亿、非法获利动辄数百上千万的刷单炒信平台而言,如此挠痒痒式的处罚,起不到多大的威慑作用。很多“刷手”只知道刷单炒信是违规的,却全然不知道也是违法的。

  打击刷单炒信绝不能心慈手软,法律必须要发威。在互联网时代,法律法规的完善往往滞后于新问题、新情况的产生。虽然刷单炒信作恶多端,但是现行法律法规对其尚无明确具体的禁止性规定。专门立法进行精准治理,当然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周期可能会很长,“远水难救近火”。运用现有法律积极发挥刑法补位作用,将刷单炒信从行政处罚升格为刑事处罚,不失为一个权宜之计。全国首例“刷单入刑”的出现,将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问题在于,全国从事刷单炒信的网站、群组那么多,其中不少还是“钉子户”,对其如何处理才能彰显法律公平正义,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再者,刷单炒信组织者被“严打”,进行具体操作的“刷手”和购买相关服务者该如何处置,也是必须明确的一件大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