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莫急着为“2.5天休假”叫好
吴怀海
//www.workercn.cn2016-03-21来源: 荆楚网
分享到:更多

  近日召开的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将探索夏季2.5天休假模式。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目前重庆、安徽等地先后出台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实行2.5天弹性休假。而山西晋中、江西上饶、贵州黔南州等多地则明确了2.5天休假的具体实施时间表。(2月2日中新网)

  夏季2.5天休假模式,是旅游部门出于促进消费等目的,而出台的鼓励性提议,如今在各地落实成为制度性的办法,深受人们称赞。在此,笔者以为,先莫急着为“2.5天休假”模式叫好,不妨多探究其中的“奥妙”。

  “牵一发而动全身”,“2.5天休假”模式涉及劳动者自愿、市场劳动力资源供求关系、行业和地区差异等因素,并非仅仅是每周多休息半天的事,而是牵扯到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枢机性问题,除了推动国民旅游消费,是否还会带来别的不良后果我们还不太明确。

  无可否认,各地在休假办法中明确提出,各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操作办法,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不能把周末弹性作息当成一种变相福利。而且,上述明确了2.5天休假具体实施时间表的地区均提出相关措施,避免因休假影响正常工作。

  但是事实上,除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正规单位,很多企业职工连基本的两天休假都做不到,一大批行业经常性地加班加点。如果“2.5天休假”这一做法长期处于“局部”、“试点”状态,局限在特定群体、小众群体中,不仅达不到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初衷,反而会滋生新的不公平。

  结合这几年媒体曝光的新闻事件,我们不难看到,反复跑腿办事难的窘境,在我国才刚刚开始扭转,很多基层单位的工作实际情况是,周五下午“开溜”的居多,部分坚守岗位的人员也大都“身在曹营心在汉”。会否影响正常工作和群众办事?这不应该仅仅是一个疑虑,而是应该贯彻于具体配套制度和措施之中的。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放惯了部分月份2.5天假的工作人员们,是否会影响服务态度和质量?是否会每个周五下午不见人影?是否会力促2.5天假成为法定假日?

  改革就要敢为人先,“2.5天休假”模式不妨先行先试,但是也少不得通盘的考虑,以及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笔者以为,休假的日期可以放开,但是应该开小些。

  结合国外高福利经验,我们不难发现,福利过高,会对政府财政造成极大的负担,甚至寅吃卯粮,影响子孙后代应有的福利。万万不能陷入企业利润少、职工工资低、国民消费能力不足相互掣肘的怪圈之中。

  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前夜,更需加倍努力奋斗,而不是奢谈增加带薪休假天数。与其推行“2.5天休假”模式,不如落实全体国民两天休假制度,提高国民收入,提高劳动者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报酬;引导加大科技研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加企业利润;缓步推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休假制度,创新金融体制,增加国民财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