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晋升“新一线城市”,有多值得欣喜?
耀琪
//www.workercn.cn2016-05-06来源: 中工网—《辽宁职工报》
分享到:更多

  某媒体旗下的数据新闻项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重新评估中国城市的商业魅力,为中国城市再分级。根据榜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一线城市地位不可动摇。15个新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武汉、天津、南京、重庆、西安、长沙、青岛、沈阳、大连、厦门、苏州、宁波、无锡。

  这次排名按照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加权计算并分级。因此这样的排名,很大程度上是为大企业拓展商业版图服务的。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最具吸引力的无疑也是各种类型的商业和服务业。要知道农业靠天吃饭附加值太低,工业占地过大且污染难控;相比之下,商业、金融、虚拟经济、信息产业乃至一切“无重量”的行业,才应该是城市最有价值的业态。如果从解放人的体力、提升工作劳动性价比的角度来看,写字楼和购物中心的数量无疑是进入一线城市的标志。

  不过,如此对一线城市的划分,未免有着浓厚的资本导向情结,忽视了城市经济增长的背后,依靠的是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还有传统向现代性转变的能力。比如在上述新一线城市里,科技与教育资源可谓是千差万别。有的是传统工业城市,有的是旅游休闲城市。甚至有的地方除了人口多,几乎没有什么超越平常的特征。这意味着,尽管这些地方能吸引旅游和娱乐群体,但至少还不算是真正意义的创业和创富之地。

  一个城市既要成为真正一线城市,许多基本功都是不可或缺的。除了教育、科技和法治水平,也要有实业经济的长期支撑。尤其是在这些动辄千万人口的大城市,下雨是不是会水浸街,看病是不是要排长队,上学是不是要挤破头,才是当地人真正关心的生存问题。移民和游客会带来新的产业气象,90后和丁克家庭会引领消费潮流,城市看起来生机勃勃,但这个城市是不是宜居,能不能乐业,始终与其产业布局与生活配套息息相关。

  其实,好些所谓一线城市的软实力令人汗颜,甚至连公共厕所都是一塌糊涂的,这真和国际定义的一线城市相距甚远。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