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所谓农村问题,都是中国问题
丰黄
//www.workercn.cn2016-02-18来源: 中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刚过去的春节,中国互联网上,人们为一个上海姑娘吵得不可开交。据这个上海姑娘网络自述,她跟男朋友去江西农村,结果被那里糟糕的饮食和生活环境吓坏,仓皇逃回上海分手。

  尽管事件真实性还有争议,但无数人被此话题吸引。它戏剧化地将中国城乡差距凸现出来,不仅是物质层面,还有精神层面的。这些平时被忽视和遮掩的矛盾,因为春节城乡之间的一场大迁徙,因为很多已变身城里人的乡下人回归,而有了一次被发现、被呈现的机会。

  这些舆论喧嚣背后,其实有个不容忽视的大共识——现下中国的农村还有很多问题,分歧只在于如何发掘这些问题,能否找到治愈良方。就此背景而言,春节“还乡体”有其积极意义。无论还乡人什么身份,写文章什么动机,一年能有舆论聚焦一次,总好过寂寥无声;所以要探讨的,不是“还乡体”的所谓姿势或情怀,而是所提出的现象是个案还是普遍,说的不对可以批评,没有提出理性解决方案其他人可以跟进。

  百年前,胡适发表著名文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尽管这一主张历经争议,而今回望,却不失理性和启发。对于纷繁复杂的农村问题,说情怀扯理论意义不大,要有人踏实投入心力去研究,去拿救治方案。有留守儿童、农村养老、婚丧嫁娶等老问题,也有民间借贷纠纷、企业倒闭打工难等新问题。老问题累积愈发严重,新问题还未引起足够重视。新旧叠加,令很多农村不堪重负。

  “还乡体”并非无病呻吟,也不是春节点缀舆论的花絮。这些文章可能只提及表象,其下潜流更为激荡,更需要重视。所谓农村问题,都是中国问题。这并非玩文字游戏,也不是从属意义上的提法,而是说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不能再以城乡割裂的思维,寄望于将某几个农村问题拿出来单项解决,而要纳入整个国家的治理框架。诸如最受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抚养、教育,都很难在农村就地解决,只能通过降低城市落户门槛,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城市化”。

  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达56.1%,数字上过半的人已经“城市化”,这一趋势还在继续。看看每年春节期间的大迁徙就知道,“城乡一体化”并非空泛官话,而是无数农村人用脚走出来的现实。只是这现实很多层面还未得到制度的承认和尊重。农村的很多问题,正源自“人在城市根在农村”的割裂;农村的很多病象,病根是在城市。

  所谓农村问题,都是中国问题。关注农村,不需要特别的悲情,也不能延续过去扶贫救助式的思维。真正关注农村的人,所呼唤的不是原始的田园牧歌,而是属于现代人的安全感、自由感。还权于民,让农村人对自己的土地、财产、迁徙自由有更多的话语权,消弭权利方面的“城乡差距”,是解决农村问题,是完善中国社会治理体系的可突破之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