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金 备:制造业大国强国需要强工强匠
//www.workercn.cn2015-05-08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央视推出系列节目——《大国工匠》,眼下每天新闻联播中正在热播,颇受观众好评,人们被每天一集的大国工匠精湛的技艺所震撼和感动,并产生了对工匠精神文化的思考。自然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是五一节到了,为了宣传工人和劳动光荣而已。

  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要成为制造业的强国,就必须对制造业有足够的尊重,这种尊重必须体现在对制造业中技艺领军小人物的敬重,就是尊重和培育工匠精神。

  正如网民所思索的那样,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工匠缺少尊重,“士农工商”的排序,匠人虽排在商人之前,却没有商贩有钱,实际的社会地位最为低下。当然,封建的农耕社会难以产生工匠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社会新风尚使劳动模范成为社会最敬重的人,迅速提升了人们对工匠精神的尊重。新中国成立的前17年,是中国工匠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因为那个时期,工业劳动模范基本都来自生产一线,劳模没有精湛的技艺,就不会创一流的业绩。

  论理,改革开放后制造业迅速发展的30多年,应该是工匠精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最佳时期,但是对金钱的追求,让人们忽视了产生工匠精神基础的工人。原因是贸易比制造业赚钱更多更快,人们对制造业并不那么尊重了,即使尊重,也尊重的是资本,而不是工人。所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社会上就出现“将来谁来当工人”的疑虑。人们的目光集中在“交易”创造的财富,忽略了“交易”需要实实在在的产品。

  央视推出的《大国工匠》所发出的信号,是对制造业的尊重,是表明中国迈向世界大国和强国所选择的正确之路。

  应该看到,在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环境中,并不有利于工匠精神的培植。其实,大工匠需要天赋和聪明才智,蓝领领军人物的智商和灵性,是万里挑一。可惜,如今受过高等教育的学子,没人愿意当工人,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工人没有白领和老板“体面”。

  从央视已播出的《大国工匠》系列节目看,所出镜的“大匠”都是来自国企的技工。而我国现有民营企业的数量和职工人数,都远超过国企。5月2日央视《大国工匠》第四集,介绍中国商业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胡双钱,他精湛的技艺给他带来的仅仅是一摞摞的奖状证书,而不是令人艳羡的收入。某私营企业老板为胡双钱开出了三倍工资高薪,被他毅然拒绝了。有人评论,国企分配不合理,不能仅靠员工的高风亮节和理想留人。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为什么民营企业培养不出像胡双钱一样的工匠?只能去“挖人才”?也许一位网民说得对:能成为大国工匠的人,都有一个安于平淡的心。可成长为大国工匠的人,也需要有个成才的稳定环境。

  《大国工匠》系列节目,给人们带来太多的思考。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