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晏庆盛:必须彻底清除高校“点招”
//www.workercn.cn2014-06-16来源: 中工网—《江苏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天成 漫画

  高考前夕,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因涉嫌受贿罪被逮捕,案件背后隐藏的高考招生腐败牵动公众的神经。调查发现,尽管教育部已明令禁止“点招”,但一些高校仍会留出少量机动招生名额,对教职工子女、校董子女等实行特殊录取。(据《新京报》)

  高考本该是一场公平竞争,高招本该“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然而,“点招”却是赤裸裸的“拼爹”和“拼钱”游戏。既然高校留有机动招生名额,那么一些有权、有钱者就有了可乘之机,一些有权者打个电话、递张条子就能让高校点名录取某个考生;一些有钱人花几十万、上百万元就能买来录取通知书。如此情景,让人恍惚以为高校是一个菜市场,太让斯文扫地。

  虽然“点招”比例较小,涉及面不大,但它犹如一颗毒瘤,侵蚀着公平正义的肌体。这种丑恶的招生方式是对高考公平的公然羞辱,是对社会正义的粗暴践踏,是对世道人心的残忍伤害。

  蔡荣生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受贿似乎是个人行为,“点招”似乎是个人腐败。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不是高校留出机动招生名额,负责招生的“蔡荣生们”就没有那么多贪腐机会。实际情况是,“点招”的最大获利方恰恰是高校,根据此前媒体报道,某重点高校的“点招”收费,每个名额高达100万元,“每年收费都在1000万元以上”并不算稀奇,这些钱都落入高校的腰包。对此,学校领导不可能不知情,甚至就是校领导的集体决策。正是这种集体腐败,给“蔡荣生们”个人腐败留下机会,正因为“点招”见不得阳光,个人腐败才潜滋暗长,顺利搭上集体腐败的“便车”。

  在这个意义上,高校“点招”的集体腐败甚于个人腐败。集体腐败不仅是个人腐败的源头,而且可能成为个人腐败的“保护伞”。公立高等学府为全民所有,招生名额是宝贵的公共资源,不能当做商品来买卖。一些高校“出卖”招生名额赚钱,大搞“钱权交易”和“权权交易”,将高考公平和社会公平踩在脚下,这不仅是一种集体腐败,而且是对大学精神的背叛。对于这类毒瘤,必须“顺藤摸瓜”,“拔萝卜带泥”,穷追深究,严查严惩,彻底清除,切实维护高考的公平正义。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