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阿 亮:经典儿歌哪里去了
//www.workercn.cn2014-06-03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娃哈哈》《两只老虎》《让我们荡起双桨》《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六一儿童节这天,郑州国贸360举办了一场经典儿歌演唱,吸引了无数孩子及家长的关注,有的甚至也情不自禁地跟着演唱起来,现场不少人都感到一种久违的亲切和感动。但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有不少孩子根本不会演唱这些经典儿歌。那么,现在的孩子们都在唱什么?现在有没有新的经典儿歌?那些曾经人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儿歌哪里去了?

  毫无疑问,就目前而言,孩子们所唱的儿歌太多太杂,有的根本算不上儿歌。这些儿歌有书本上的,有网络上的,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还有成人的、爱情的、盛行一时的、单纯英语的等。选择的多了自然造成传唱度降低了,因此也就没有了原先的流行和普及。

  当然,新的儿歌难以得到广泛传唱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尤其近年来儿歌一直存在着创作难、出版难、传播难“三难”现象,跟那些流行歌曲比起来,其经济效益差,市场认可度低。如此恶性循环,自然造成新儿歌越来越少,能成为经典的则少之又少。

  也许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教育方法、娱乐方式、传播途径、审美观念等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一些传统的、经典的、优雅的东西不仅要很好地继续传承、发扬下去,还要注入新的内容,完善新的形式,创造新的经典。

  有关专家坦言,孩子就是孩子,所学习的、所接触的都应该是与其年龄段相适应的内容和形式,如果过早地唱成人歌曲、爱情歌曲、流行歌曲,会造成孩子心理早熟,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加努力: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儿歌创作、出版、传播的投入力度,鼓励、扶植、奖励相关教育、文化机构和个人积极参与儿歌乃至儿童文艺的创作、出版和传播;二是加大宣传、教育、引导的力度,让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重视儿歌的甄别、选择和使用;三是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做好“传、帮、带”,就是要传承、传播、发展原有的经典作品,引导老师、家长和学生千万不要去随大流赶时髦;四是一旦发现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然后及时处理和解决,让孩子在与其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