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职工点题-正文
聚集人才资源不能光靠“引进”
岳燕林
//www.workercn.cn2016-07-12来源: 中工网—《山西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大举引进国际人才已成为国内自主品牌车企实施“产品创新”“品质提升”战略的重要举措,从2010年左右开始,以奇瑞、吉利为代表的各大自主品牌纷纷大举引入国际人才。而以长安、广汽为代表的国企自主阵营也不甘落后,其中,在长安的研发人才队伍中,列入国家“千人计划”的人才达到12人,外籍人才达300人。

  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资源和优质动力,谁拥有了更多的优质人才,谁就占有了人才高地,就能够赢得创新的资本、竞争的优势和发展的先机。在人才缺乏的前提下,引进人才无疑是立竿见影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是关键性、决定性的。然而,聚集人才资源,不能光靠“引进”,还需要注重内部开发、加快自主培养,着力建立以职工为基础和主体的、自主的、永续的人才资源库。在当前形势下,特别要强化三种意识:强化人才意识。目前,在国家积极推行“一带一路”“双创”等发展战略、大力振兴经济的背景下,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运行效率较低、发展乏力,究其原因,是这些企业人才匮乏。而人才匮乏的原因,在于企业缺乏人才意识,过分注重发展的政策机遇、政府资源和客户资源,而在企业人才的培养、产品品质的提升、管理水平的提升等方面重视不够、投入不足。“重资本、轻人才”“重机遇、轻人才”“重关系,轻人才”,让职工丢失了成才意识,也使企业发展陷入了人才危机的泥潭,最终影响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创新发展的动力。

  强化培养意识。知道人才的重要,还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短期来看,虽然“引进”人才比“培养”人才更能够“立竿见影”,但是“引进”的成本问题、人才队伍的后续发展问题特别是其对职工和社会的导向问题等,都可能让“引进”的效果大打折扣。为此,要坚持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要强化“职工人才”意识,重视职工队伍的教育培训,加大投入,加强组织,发挥工会等群团组织作用,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比武、技术练兵等群众性活动,大力培养职工技术能手、创新能手、管理能手。特别是要发挥好企业拔尖人才的示范带动引领作用,开展“名师带徒”活动,叫响“大国工匠”“三晋工匠”等品牌,彰显“劳模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的高地效应,让拔尖人才的技术转化为更多职工的技能,让职工人人成为人才,从而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技能,让企业抢占创新发展的人才高地。

  强化激励意识。重视人才、培养人才还要爱护人才,建立强大的、系统的、长效的人才激励机制。这里,企业自不用说,政府和社会有关方面也要进行多层面的、深刻而细致的加力推进。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就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作出重大部署,强调要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奖励制度、建立健全人才保障制度。这些措施,需要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具体化,拿出配套措施,为企事业单位等落实人才政策、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提供现实保障,从而合力营造出有利于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真正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