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高谈阔论:文学奖奖项设置是否该改改了?
//www.workercn.cn2014-08-18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目前各大文学奖项的设置,基本上沿袭着传统的“老几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中非虚构作品的全军覆没更是让批评家直指奖项分类设置的滞后——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奖结果8月11日正式公布,作家阿来的《瞻对——两百年康巴传奇》与作家岳南的《南渡北归》均零票落选报告文学奖项。在此之前,梁鸿的《出梁庄记》、解玺璋的《梁启超传》等以现实元素为背景的非虚构作品甚至没有进入提名名单。有批评家据此认为这凸显了鲁奖奖项分类设置的滞后,报告文学、散文已经难以容纳新兴的“非虚构写作”。

  本届鲁迅文学奖有一个大的进步,那就是首次将评委实名投票情况予以公布。但是在看到进步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本届鲁迅文学奖因为非虚构写作而暴露的问题。优秀的非虚构作品以零票落选甚至没有进入提名名单,这都让非虚构写作显得异常尴尬。非虚构作品该放在哪项评奖,成为困扰评委和读者的问题。奖项设置的滞后,让这一文学样式“无处落脚”。

  不只是鲁迅文学奖,目前各大文学奖项的设置,基本上沿袭着传统的文学样式,按照长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这“老几样”设奖。但是,今天的写作,却早就已经超越了这“老几样”的范畴,写作的样式和形式越来越丰富了。而非虚构写作,就是这丰富多彩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非虚构写作给作家们带来了很大的发挥空间,也极大地吸引了读者的兴趣。正如莫言所说:“非虚构文学不仅仅要呈现事件的过程,而且要呈现在这个事件过程当中人们的心理活动,可以给作家提供写作的广阔天地。如果说新闻通讯是绘画,非虚构文学就有点像雕塑,它更加立体地展现了人物。”尽管报告文学作为非虚构写作的一个分支在文学奖中发挥着作用,但它远远不能满足非虚构写作的蓬勃发展。所以,鲁迅文学奖应该考虑一个问题:“是不是增加一个非虚构写作奖呢?”

  中国文学发展到今天,有成功的经验,亦有失败的教训。从读者的需求看,认真总结失败教训的话,那远离生活、脱离实际、与广大读者“绝缘”的写作方式和内容算是罪魁祸首了。我们的读者,已经厌倦了某些文字,因为它们偏得离谱、假得奇怪、空得玄乎。非虚构写作,恰恰能填补读者因为这种厌倦而产生的阅读空缺。如果忽略非虚构写作,那就是忽略了读者需求的现状,这是不利于文学发展的。文学发展的过程中新的文学样式层出不穷,才是文学不断进步的体现。中国文学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唐诗宋词,从元曲到明清小说,没有一成不变的僵死文体,只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的更新。今天,难道我们只满足于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歌这“老几样”吗?该有新的东西汇入了。

  美国作家E·L·多克托罗在1975年的美国书评委员会最佳小说奖授奖仪式上说:“已经不再有小说或虚构文学,只有实实在在的叙事。”这虽然有些夸张,但却揭示了一个趋势:“文学应该有虚构写作与非虚构写作两条并行的轨道,只有虚构是远远不行的。”而广大爱书人关注的鲁迅文学奖,在非虚构写作遭遇尴尬之际,应该有改革的新的举动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