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郭振清-正文
“猪肉有虫”谣言反复出现的警示
//www.workercn.cn2014-11-27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据《人民日报》11月25日报道,近一个月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电话,接连接到7起关于 “猪肉有虫” 的举报。记者调查求证发现,传言中“水煮不烂、油炸不熟、高温杀不死”的 “虫”,其实是猪的静脉、动脉血管和乳腺管;而且猪肉寄生虫检查严格,是屠宰检疫的必检科目,从正规市场购买的猪肉可放心食用。然而,“猪肉有虫”的怀疑和传言在网上已经流传一年多,从广西、广东、辽宁到贵州,影响颇广,给当地猪肉市场造成恶劣影响。

  谣言反复出现并大行其道,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恐慌和危害;多地分别辟谣,又增加了回应成本。出现这种情况,是信息不对称的结果。面对谣言,许多人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宁信网民散布的小道消息,不信政府部门发布的正规辟谣声明。甚至,有关部门越是急着辟谣,谣言传播得越猖獗。这涉及政府部门的公信力问题。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处理应对负面事件的思路及方式方法不当,遇到负面事情尤其是突发事故时,不是第一时间、主动向公众如实发布信息,从而积极处理应对,而是习惯封、堵、瞒、压,这显然不利于消疑释惑,并容易造成官民之间的不信任。

  谣言可气,造谣者可恨。对于反复出现的谣言,理应加大打击力度。这中间,急需加强对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规范管理,依法依规对谣言制造者、传播者作出处罚,彻底掐断谣言和虚假信息传播的利益链条。这就需要有关执法司法部门之间互联互通、加强协作,确保在第一时间果断出手,让造谣者以及为谣言提供传播平台者都付出应有的代价。

  “猪肉有虫”之类的谣言之所以反复出现,且不容易消除,更多地反映出一些地方尤其是偏远地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和机制面临的困境。比如,执法人员专业素质能力不足,检验检测设备缺乏,基层基础建设投入不够等,导致一些地方食品药品执法监管能力和效率的低下。这种困境不利于遏制谣言的滋生、传播。而且,越是经济不发达地区,越是乡镇及城乡结合部,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相对越多,监管难度和工作量也越大,百姓对于监管部门的信任度也相对越低。

  当前,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面临职能转变的迫切任务,重审批、轻监管,重管理、轻服务尤其是“九龙治水”的状态正在改变。而要真正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一体化、广覆盖、专业化、高效率的市场监管体系,实现所有食品药品的全过程“无缝监管”,还需要走很长的路。这中间,有一点不可忽视,即要加大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投入和运用,因为商品监管本质上是对商品信息的监管。

  可以想见,如果有一天,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种类繁多的食品,我们的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都能如数家珍地道出其“前世今生”,并敢于拍着胸脯大声说“没问题”的时候,我们的食品安全将跨上一个新台阶。

  “猪肉有虫”谣言并非孤例,可能也不是最后一例。其发生、演变及治理过程中的诸多环节,值得我们反思并切实汲取教训、改进工作。食品药品监管关涉千家万户,事关重大。期待有关部门在提高执法履职能力、完善监管信息体系上下大力气,确保让广大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