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让“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更鲜明
长江日报评论员
//www.workercn.cn2016-04-28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流转效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方案将让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被打破。从长期态势看,门难进、脸难看、跑断腿、奇葩证明等种种办事难的问题会得到终结。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惠民工程,受惠的却不仅仅是人民群众。信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重要依据,具有信息支配能力的政府更主动。信息全面联动之下,政府对社会情况的掌握更全面和系统,现代治理的技术支持获得决定性提升。曾经繁琐的行政流程将被信息打通,政府全方位高效运转,政务工作减轻了许许多多的麻烦,政府自身同样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受益者。

  治理手段取得重大进展,“人民中心”的服务理念就更加凸显。以前,门难进、脸难看有官僚病的体现,很大程度上也困扰于条块分割的政务模式,被各种技术性问题裹挟。譬如各部门、各地方的信息建设各有一套,程序上彼此不对接,部门之间、地方之间彼此“掐架”,百姓跑断腿,服务窗口爱莫能助。打通信息孤岛之后,技术上实现了“一号通行”的可能,是否全力实现这种可能,能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剪除一切不必要的麻烦,就是彻彻底底表现服务为民的真诚用心。

  办事便利和畅通了,人们将更加关注政策本身妥当与否。过去,人们对门难进、脸难看感受强,评价部门工作标准往往看政策执行是否到位,政策的落地落实是否迅速,总之是一个效率问题。信息化政府几乎从根本上解决了效率,问题不再过多反映于执行层面,人们就将更多关注政策的导向、受益面、合理性等等。这对政策制定中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了更高要求。

  技术手段解放了,服务要求变得更高。信息全景之下,人们将自己的全部“档案”交给政府,政府、政府部门、政府工作人员保护个人信息的责任就更大了。程序打通了,真正去捋顺职能,推动政务协调合作,进一步提升决策质量,解决曾经没能力应付的难题,便责无旁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政府,将来不能只是满足于让群众少跑腿,而要以更好的条件创造福祉,让人民有更大的获得感。在这个意义上,政府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受益者,一点也没落得轻松。

  政府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所能达成的治理效果,已经比任何时代都强大,这是全新的能力,也是更强大的权能,这个时候,更需要保持谦恭,回到现代治理的真正出发点,认真体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在。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