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用创新点亮改革发展的每一个角落
杨飞
//www.workercn.cn2016-04-28来源: 未来网
分享到:更多

  4月24日至27日,习近平在安徽省委书记王学军、省长李锦斌陪同下,来到六安、滁州、合肥等地,深入农村、企业、高校、科研文化单位,就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进行调研考察。在中国科技大学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依靠创新,不断增加创新含量,把我国产业提升到中高端。(4月27日新华网)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就现实情况而言,当前中国经济总量虽然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却仍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面临着经济增速下滑、新的增长动力尚未形成等挑战,必须把发展方式转到效率质量上来,转到创新驱动上来。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明确提出,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等新的目标;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必须提高创新含金量。毕竟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与关键技术既买不来也等不到。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除了自主创新我们已经别无他法。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明确说道:“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甚至已经成为了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在13亿中华儿女携手同心共筑中国梦之际,我们更应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自主创新筑牢人才根基。

  科技创新既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科技创新时也曾强调说道:“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事实上,而今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已经催生了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完全可以成为科技创新向前发展的强劲推力。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超大的疆土、超多的人口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国家实现现代化,在中国这样一个人类仅存的古老文明性国家实现现代化,要实现13亿人的幸福生活,这本身就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壮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对中国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培养国际一流人才充满自信;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是很了不起的,不要妄自菲薄,同时要自强不息,也尽皆有助于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中国梦”呼唤创新的热潮,“中国梦”也点燃奋斗的激情。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语境中,“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而今“十三五”已经开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已进入攻坚期,我们就应着力破除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创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凝聚创新的智慧和力量,尽快形成新增长点和驱动力,携手同心驱动美丽“中国梦”。当然,年轻人在学校也要心无旁骛,学成文武艺,报效祖国和人民,报效中华民族。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