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莫小觑“腐败亚文化”的杀伤力
高福生
//www.workercn.cn2016-02-29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日前,中纪委机关报刊发《“腐败亚文化”就在身边》一文,报道了一些地方群众办事难,托关系、送礼成风问题。文章称,在“腐败亚文化”流毒的影响下,似乎求医、求学、求职都得“求人”,办企业、上项目、买房子都需要“找关系”“章子不如条子,条子不如面子”“有关系走遍天下,没关系寸步难行”……这样的潜规则,看起来无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2月28日新华网)

  “腐败亚文化”是由社会学中“亚文化”这一概念衍生出来的,特指腐败群体乃至全社会,在对待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畸形的、扭曲的判断和认知,是一种奉行“潜规则”、违背“显规则”的“文化”。这种以自私自利为核心、以特权思想为载体、以享乐主义为表现方式,与主流价值观和廉政文化背道而驰的“文化”,在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中已是屡见不鲜,成了腐败新变种。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持续“打虎拍蝇”高压态势下,“腐败亚文化”并未有所收敛,反而被一些人奉为至宝,呈现“一唱一和”之态。一些公职人员认为给熟人和朋友办了事、帮点忙后,“吃点、喝点、收点、拿点”理所当然,算不上腐败;一些群众在上学、就业、就医、办证等过程中,虽为潜规则所累,也随波逐流,首先想到的就是走后门、找关系、送礼品、派红包,想尽快把事情办好。

  于是,生活中不难看到这样的“镜头”:做手术前得塞个红包给主刀医生和麻醉师;考个驾照,从报名到拿本的每个关节都要凑份子钱给师傅“意思意思”;孩子想换个好班级、坐个好位子,得买条烟或送个红包给校长或班主任;办个农村医保、社会养老保险,申报个扶贫指标,得把村干部伺候得吃好喝好……一些善于“搞关系”的人,也常常是心想事成,被人们羡称为“有本事”“有门路”。

  古语云,“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如果宾主双方都对这种“太普遍了”的“腐败亚文化”习以为常、有样学样、羡慕有加的话,带来的将是价值观的畸变扭曲,“生态环境”的更加恶化,以及不良思想的蠢蠢萌动。久而久之,就会浊乱世风,降低民众的道德羞耻感,影响社会公平正义,进而异化成一种人人都要去适应的生活方式,助长“苍蝇式”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杀伤力”不可小觑。

  遏止“腐败亚文化”流行须多管齐下。一是要“零容忍”,在依法打击和依纪处理上不能留有任何“酌情”的空间,不能“下不为例”,全力挤压其生存空间;二是要注重宣传熏导,将法制和清廉的主流文化深刻有效地传播给广大干部群众,净化、升华公众的价值观、道德观,防范他们被潜规则裹挟,被腐败亚文化同化;三是要正本清源、注重治本,从文化风气、制度、执行力多方面着手,建立起持久有效的权力控制机制,保证权力在民主法治的轨道上规范运行。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根除传统官本位和“熟人社会”的流毒,走出既厌恶又羡慕,进而被潜规则同化、被动演绎“腐败亚文化”的怪圈。当有一天,我们办事、就业、看病、求学……不再因想方设法“求人”“孝敬”而忐忑不安、随波逐流、诚惶诚恐时,“腐败亚文化”也就寿终正寝了。实现这种愿景,显然还任重道远,但我们依然充满期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