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解决“用工荒”城市需拿出诚意
韩玉印
//www.workercn.cn2016-02-17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大年初七,新年气氛意犹未尽,上班族已经回到城市,开始假日后第一天工作。然而,一些大城市出现的“用工荒”使许多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外来务工人员的不可或缺。(2月16日《南方都市报》)

  外来务工人员也有七情六欲,他们也是人生父母养,他们也有老人和孩子,忙活了一年到头,在老家多陪陪老人孩子理所应当。可这一陪不要紧,城市往日里熙来攘往车水马龙的街道虽然静下来了,卫生、交通都发生了非常大的改观,可城市人的生活却也发生了改变,不仅路边常吃的蒸包、煎饼、鸡蛋灌饼等早餐不见了,还带来了的新一轮的“保姆荒”“护工荒”“外卖荒”,网购情人节送出的礼物不是还“在路上”,而是快递员还在农村没来上海。于是小时工薪不得不提高到500元以上,这让城市人感到很不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春节迁徙,说明城市还没有真正的容纳他们。据有关报道,2015年春运达37亿人次以上,2016年春运至少在30亿人次以上,这么大规模的迁徙,不仅抽空了城市,也造成了大量的“空巢村”;不仅为道路交通增加了负担,也造成了无谓的浪费;不仅让城市人感到生活不适,更让农村人感到不适。

  风雨无阻的快递员、建筑工地的工人、蹬人力三轮的车夫、摆摊设点的小贩、走门串户的修理工、车间里的工人、饭店服务员、搬家公司的搬运工……这些工作是靠辛勤劳动谋生的农民工在城市的存在方式。他们干的多是城市人不愿意干、不屑干的脏、重、险、累的体力活。城市应该感激他们,而不是与他们争夺户籍红利。如何解决这种现象虽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城市不应该在失去了之后才感觉到他们的珍贵与不可或缺,不是他们不想留在城市,而是“长安居,大不易”,不仅他们微薄的收入,无资格做“房奴”,“户籍政策”附带的一系列红利,也时刻提醒他们是“外来户”,因此,解决“用工荒”问题,城市需拿出诚意。

  虽然各地“户籍政策”有所松动,虽然异地就读不断有新的政策出台,甚至也有人张罗着为“农民工”脱帽,但受益的毕竟是少数,医疗问题,随迁就读生均公用经费的问题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他们不得不生活在城市的边缘。

  江苏省社科院社会学副所长、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徐琴研究员在分析“同城不同权”推高房价时表示,如果哪天,一个人凭着合法的租房合同,或只要在这座城市稳定就业、照章纳税,就该享受同城同权,孩子就可以就近入读家门口的公立学校(2013-3-24中国日报网)。不仅房价可以得到缓解,而且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农民工。李克强总理在提出“决不能让留守儿童成为家庭之痛社会之殇”时表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第一各地政府需担当起责任;第二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引导扶持返乡创业就业,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问题。笔者认为,解决“用工荒”亦是如此,一边需要城市拿出诚意,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入户问题,当然用工单位也不要对他们抱着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思想;一边要削减城市之大,引导扶持返乡创业就业,如此,于城市于农民工皆有利。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