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佘宗明:粗糙的通报 跳不出质疑死循环
//www.workercn.cn2015-09-11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在调查了逾两个月后,“6·20”南京宝马肇事案迎来新进展:日前,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通过其官微通报案件后续情况,通报称,犯罪嫌疑人王季进作案时患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这引发舆论哗然。据《现代快报》报道,有受害者家属表示,对此鉴定结果并不认可,或申请重新鉴定。

  因为视频呈现出了极具冲击力的车祸现场画面,媒体警方两种口径下信息发布的反转,“宝马”加载的“有背景”身份想象,还有肇事司机弃车逃逸等情节,南京这起宝马肇事案甫一发生,就从极端交通事故演变成了公共舆论事件。事发后,“酒驾”说、“毒驾”说、“顶包”说等,纷纷借着揭内幕形式冒出,在舆论湖面激起一片质疑波澜。

  在此背景下,当地警方通报肇事司机患有精神疾病,难免会进入公众的质疑死循环中:首先,“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这一医学专业术语造成的认知隔阂,就容易给人以忽悠的感性判断;其次,很多人虽对精神疾病类型化特征并不了解,但也有着“精神疾病会影响定罪量刑”的粗略认知,有专家也表示,被鉴定为患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尽管跟属于不负刑责阶段的、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不同,但面临刑罚时量刑从轻或减刑。

  这么惨烈的车祸,这么惊人的结果,当地警方给出的嫌疑人病情通报,自然引发网上一片质疑:有人已将其视作“我爸是李刚”的翻版。虽说在事故发生后,就有网民觉得,“敢在闹市区车速飙到195.2公里/小时(撞击动能强过火箭筒),这不有病吗”,但此处“有病”的语义更接近“病得不轻药别停”的戏谑嘲讽,而非生理性病症。

  不得不说,当地警方短时间内频密发布案件信息,回应可谓积极,但遗憾的是,无论是稍显简单的单声道辟谣,还是“未狂奔”式的贸然表态,都难以服众。说到底,时下人们对真相的渴求,早已超出了“点和线”的低阶要求,他们要的是真相的“面”。粗糙而不全面的通报公开,注定跳不出质疑释疑“内循环”。在此,笔者希望,当地警方能以更“精细”的信息,化解公众集结在真相追问上的公平焦虑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