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邱 石:“乱折腾”折射出“权力的任性”
//www.workercn.cn2014-12-25来源: 广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发现上班途中刚修好不久的道路又被围挡起来施工了,新铺设的沥青路面已被无情地掀翻。东来西往的人流车流只能缓慢移动,使原本就已经拥堵的道路更加堵得不堪。类似这种公共设施“拆了建、建了拆”的顽疾由来已久。新建落成的办公楼、学校,刚投入使用不久就被“拆迁”;完整无损的公共道路,今天“开膛”铺水管,明天“破肚”架电缆,俨然成了“马路拉链”;一些市政工程造价不菲,但好景不长,很快被推倒重建。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在我国一些地方屡见不鲜。这种典型的“乱折腾”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权力的任性”。

  是政府的钱多到花不完、没处花的程度了吗?个人尚可娇嗔耍任性,而作为决定公共政策和掌握公共资源的政府不可“任性”。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GDP还排在世界80位之后,尚有1亿多人在贫困线下,还有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和规模庞大的其他困难群众。基础教育、卫生医疗、居民住房、社会保障等领域迫切需要加大投入,补足“民生短板”,兜住“民生底线”。转方式、调结构、改善治理、创新驱动、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每一样都需要政府的财政引导、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粗放型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发展,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经济增速的放缓,使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压力和难度加大。政府的钱不多,更应用在刀刃上。

  乱折腾,反映出部分领导干部宗旨意识的淡薄和责任意识的缺失。公共资金取之于民,理应用之于民,而且还要用得科学、用得合理,用出质量和效益。“乱折腾”、乱决策,花起钱来大手大脚,明知浪费却不知痛心。大拆大建、反复投资、重复建设,这是对公共权力的亵渎,是对公共精神的扭曲,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与党的性质和宗旨格格不入。

  乱折腾,体现出权力的傲慢和对民意的漠视。权力来源于人民,理当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权利、增进人民福祉。这就需要掌握公共权力的领导者对人民群众始终心怀敬畏,尊重、倾听和反映民意,把人民的意愿和选择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追求目标与奋斗方向。“乱折腾”显然与人民的意愿背道而驰,和社会的期许逆向而行。

  乱折腾,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信。有关部门在工程建设领域的乱决策、“乱折腾”,不仅导致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会给人们留下质疑:究竟是决策失当还是沟通不畅?是豆腐渣工程还是政绩工程?是有猫腻还是另有隐情?其中真假,百姓心如明镜。“乱折腾”犹如“埃博拉病毒”,一旦传播蔓延,就会侵蚀组织和社会的健康肌体,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进而降低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和公信力。

  “权力的任性”并非偶然,而是惯性使然。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在遏制“三公”消费、整治奢靡之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压缩“三公”消费节省下来的巨额资金怎么花?又成为有关部门头痛的事。特别是岁末将至,经费花不完还会影响来年财政预算安排。于是,一些地方花样百出的“乱折腾”就堂而皇之地登台上演。

  民之所盼,政之所为。不折腾,应该成为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新常态。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进行决策和开展工作时,思想观念、方式方法要与时俱进,自觉坚持民生导向、民意为重、民心为源,把更多的心思、精力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认真思考和积极谋划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推动发展的工作。同时,要持之以恒改进作风、荡涤“四风”,完善协商制度和治理机制,切实提高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民主化程度、科学化水平和法治化建设,拓展群众有序参与、方便监督的渠道,给“乱折腾”戴上“紧箍咒”。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