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文化点评
朝阳
//www.workercn.cn2015-08-17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深圳文化馆组联盟

  优势资源共享互补

  据深圳特区报 日前,深圳市各区文化馆组成了深圳市文化馆联盟,深圳市群艺馆馆长担任联盟首任主席。除了坪山新区、龙华新区暂未建立区级文化馆(文体中心)之外,各区(新区)文化馆(文体中心)均为联盟成员。

  据悉,该联盟还将建立统一的数字网络信息服务平台,集中发布各成员单位的公益培训、展览展示、品牌文化活动等信息,集中转发各类通知公告和参赛参展信息,统筹系统资源,共同建立并不断更新“深圳市文艺资源数据库”,共同完成深圳“数字文化馆”内容建设。

  背景

  根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在2013年时,深圳市共有14座文化馆,31座博物馆(纪念馆),633座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总藏量2854.4万册(件)。

  声音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副巡视员柴凤春:希望联盟的所有成员团结一心,真正发挥好文化馆行业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深圳市群艺馆馆长刘兴范:该联盟将集合各基层文化馆的力量,实现资源共享,每个成员单位可以拿出优势资源完成共享。联盟成立之后,每年都将开展多场次、多层次、多内容的业务培训、观摩和学习活动,全方面提升行业内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

  点评

  在当下,很多地方文化馆的生存并非易事,原因在于定位迷失。群众娱乐活动,看书去图书馆,看电影去电影院,看戏剧去剧场,唯独文化馆似乎什么都能做,但又在哪个方面都难有核心竞争力。一些地方的文化馆,最终的结局就是出租给各类文化或艺术培训机构。基层文化馆本应是面向群众,提供群众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但往往因为自身资源有限,力不从心。各基层文化馆“抱团发展”,能够有效地做到资源优势互补,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

  非遗亮相民族运动会

  多种展示形式引关注

  据新华社 正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行的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不仅是各民族竞技传统体育的舞台,也是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平台。民族运动会的大舞台,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活”更“火”。据悉,这次民族运动会上的很多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是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运动会给了非遗项目很好的舞台,相比传统的“博物馆式”的静态传承,在民族运动会上现场表演,是一种更好的活态传承。

  背景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在1953年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国家体育行政部门联合主办、地方承办,每4年举行一届。该项赛事以其民族性、广泛性和业余性等特色,已成为全国较有影响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之一。

  参加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有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代表团以及台湾代表团共34个代表团6240名运动员,运动会共设有17项竞赛项目,和178项表演项目。

  声音

  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守红:民族运动会上的表演者和观众,大多是大学生、年轻人,吸引他们对非遗的关注,也是一种对非遗的传承和推广方式。

  点评

  在很多地方,本应由人来展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以相关器物进入博物馆的方式进行展示。这样的展示形式,并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在包括运动会在内的大型活动上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能够借助大型活动的传播效果,使更多人更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然,随着技术手段的更新,能不能用数字模拟的方式,取代人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呢?毕竟,如果总是把传承人亲自表演作为主要展示方式,其传播受众,永远只是小众人群。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