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怀揣诚意出精品,何愁观众不“归来”
严复初
//www.workercn.cn2015-08-06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大圣归来》用独特的方式证明了做好国产动画片的可能性,这能让更多观众重拾对国产动画的信心,也让真正有想法的创作者看到坚持的意义

  《大圣归来》是今年暑期档的绝对惊喜,这部国产动画电影取得了现象级的成功。它所展示的情怀、实力、传播效果和开发潜力,值得后来者学习和借鉴。

  在《大圣归来》之前,中国观众似乎在潜意识里对国产动画有一种抵触情绪,几乎没有人相信国产动画电影能够出精品。不仅普通观众不看好国产动画,就连院线经理和电影投资者也对国产动画信心不足。导致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从1961年的《大闹天宫》之后,中国动画电影似乎一直处于量多质劣的状态。

  以往进入公众视线的那些国产动画电影,呈现出了两种比较明显的创作倾向:一种是将低幼儿童群体作为目标观众,另外一种则是新瓶装老酒。前一种故事简单、画面粗糙,后一种形象刻板陈旧,情节毫无突破,两者都很难成功。正是这两种创作倾向,让国产动画长期处于及格线以下,也逐渐失掉了观众的信心和兴趣。

  《大圣归来》能够成功,第一个关键词是“专业”。动画电影制作比一般电影更为复杂,需要更周密的工业流程,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有成功的可能。早在1997年,《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就参与了央视大型动画片《西游记》的创作,并独立负责其中4集的生产监制;此后,他又参与中国最早的角色动画制作公司的建立;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他经手和操作的国内外3D动画项目不计其数,也逐渐有了自己的创作团队和风格。正是这些专业背景,让《大圣归来》具备了成功的基础。

  第二个关键词是“好故事”。《大圣归来》讲了一个既能让孩子们笑出声也能让家长们在疲惫的工作后获得精神抚慰的好故事。电影里的大圣,被枷锁束缚,心有不甘,让生活压力巨大的成年人深受感动。将传统故事做成“全家欢”电影,让孩子找到欢乐,让成人获得抚慰,是《大圣归来》的独特优势。

  同样,《大圣归来》在影像质感上毫不逊色。不同于以往动画电影的粗制滥造,《大圣归来》里的每一个画面都让观众惊艳。大圣是中国式的英雄,不是个人主义式的成长与成功,而是身负责任、隐忍内敛、爆发力极强。这个“马脸”猴子注定会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的一个经典形象。

  针对《大圣归来》的极热口碑,近期一直有非常广泛的讨论,甚至让“自来水”成了一个网络热词——“自来水”特指那些虽未领受营销之责、推广之任却主动消费、卖力鼓吹的普通消费者。质量上乘的影视作品,即使没有明星大腕站台吆喝,没有花钱找影评人写软文吹捧,依然会在观众的口碑中实现票房的“逆袭”。

  电影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甚至具有“见光死”的特性,一旦上映,再强势的营销宣传都无法让一部粗制滥造的电影起死回生,只会在频繁的口水战里逐渐丧失观众。《大圣归来》让进电影院的观众自动在社交网络刷屏、在各大论坛发帖,这种自发式传播效果极为明显,形式与内容也颇具创意。随着《大圣归来》手稿、导演创作班底揭晓等一轮又一轮的揭秘式扩散,很多此前对国产动画没有信心也缺乏兴趣的人被重新吸引进电影院,让这个电影的好口碑像滚雪球一样扩大。

  《大圣归来》的出现是一件好事,它用独特的方式证明了做好国产动画片的可能性,这能让更多观众重拾对国产动画的信心,也让真正有想法与创造力的创作者看到坚持的意义。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大圣归来》在票房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有中国观众长期饱受烂片折磨后的“报复性观影”的原因,它在艺术成就上也与好莱坞经典动画电影仍有不小的差距。从业者认清差距,立足现实,用专业态度和扎实技术,诚意十足地讲好有情怀的故事,才有可能“复制”《大圣归来》的成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